現(xiàn)代人活動量少了,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多了,隨之而來的代謝性疾病增多。如果常飲藏茶,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都市病“問題。
藏茶
中國藏茶自唐朝有記錄以來,已是千年古茶。藏茶是少數(shù)民族中近三百萬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飲品,又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從古到今,按歷史時期和各地風俗不同又稱為大茶、馬茶、烏茶、黑茶、粗茶、南路邊茶、磚茶、條茶、緊壓茶、團茶、邊茶等。采摘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當年生成熟茶葉和紅苔,經過特殊工藝精制而成的全發(fā)酵茶。藏茶屬于最典型的黑茶,它的顏色呈深褐色,又是全發(fā)酵茶。
藏茶的定義
1、從產地定義:指在西康漢區(qū)(現(xiàn)四川省雅安市范圍)專為西藏及周邊藏民聚集區(qū)生產的小葉種全發(fā)酵磚茶;
2、從需求定義:世界屋脊高寒缺氧,輻射強,居民生活必須攝入高脂肪、高糖類食物以適應自然環(huán)境,臧茶成為調和和分解油膩、補充維生素的必需品。高海拔地區(qū)不產茶,所以要從漢區(qū)販茶到高原,就形成了藏族生存的補給線(茶馬古道、南路邊茶),藏茶也稱為藏族同胞的民生只茶;
3、從民族物質互補定義:歷代歷朝都將藏茶作為替換戰(zhàn)馬和節(jié)制藏胞的銳器,曾一度使茶成為政治需要的砝碼,到明代洪武年間最為嚴厲;新中國成立后,少數(shù)民族地位提高,臧茶友成為連接民族友誼的橋梁。
4 、從經濟上定義:因為藏區(qū)在歷史上貨幣雜亂,加之社會形態(tài)處于農奴節(jié)段,以物易物是交易主流,藏茶按條(竹篾長條,有10kg/條、5kg/條)比值論價交易,又因為藏茶貯存越久,價值越高,藏族同胞把條茶囤積起來,成為藏區(qū)的時尚,往往在物質饋乏、經濟蕭條年代將條茶當貨幣使用;
5、從生產工藝上定義:藏茶是各種制茶中最為耗時、最為復雜的流程茶類,一般要經過和茶、順茶、調茶、團茶、陳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藝,約六個月左右,依古法炮制出品,標準藏茶褐黑有光,具有紅、濃、醇、陳四絕特色。
藏茶的功效特點
品賞藏茶有四絕:謂之“紅、濃、陳、醇“?!凹t“指茶湯色透紅,鮮活可愛;“濃“指茶味地道,飲用時爽口酣暢;“陳“指陳香味,且保存時間越久的老茶,茶香味越濃厚;“醇“指入口不澀不苦、滑潤甘甜、滋味醇厚。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通過特殊工藝持久發(fā)酵制作而成的藏茶包含近500種對人體有益的有機化合物,約700種香氣化合物,無機物也相當豐富,包括磷、鉀、鎂、硒等不少于15種礦物質。具有以下功效特點:1、抗氧化功效;2、降低三高,抑制動脈硬化功效;3、抗輻射、抗突變、抗病毒功效;4、調理胃腸和改善代謝功效;5、解毒和優(yōu)化水質功效;6、全方位補充微量元素和維生素。
隨著茶與健康研究的深入,藏茶許多不為人知的功效已被發(fā)現(xiàn)。“藏茶保健“已在國內外掀起熱潮。由于藏茶有多方面、雙向調節(jié)的功能,使她的適用人群非常廣泛。無論長幼,無論胖瘦,都可以通過飲用藏茶中獲益。根據(jù)不同的口味或機體狀況,飲用時可以調摻、勾兌水果、蜜糖、乳制品、香料、酥油或其它中草藥。藏茶歷久日新,除保持本色、品質不變外,還能使添加物浸出其質的特性。這是藏茶作為基礎保健品具有極大包容性的特點。
藏茶對人體健康有許多積極、正面的作用。藏茶中含大量的茶多糖、茶多酚、各種礦物質、維生素及纖維素和各種有機物,對健康大有裨益。經常飲用藏茶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動脈硬化,降低血糖,控制血壓,還有抗氧化、抗輻射、甚至抗突變。藏茶是預防腫瘤的常備飲品。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處在高寒缺氧,果蔬饋乏,強輻射的環(huán)境下,但是他們的體格普遍健壯,且能適應各種異常的生存環(huán)境,與每日飲藏茶是密不可分的。他們幾乎是“一日三次茶,一日一頓飯,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藏族同胞對藏茶的人均年消費量是8000克左右,有的達到15000克,說明藏茶對健康是多么重要。
現(xiàn)代人活動量少了,高脂肪、高熱量飲食多了,隨之而來的代謝性疾病增多。如果常飲藏茶,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都市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