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辨證錄》
【原料】人參、當(dāng)歸各9克,白術(shù)、茯神、麥冬各15克,炒棗仁、山藥、芡實(shí)各30克,五味子10粒。
【制作】取上藥各5~10倍量,研成細(xì)末,用紗布袋分包,扎口,每包15克。每次取1包,置保溫瓶
中,以沸水沖泡,蓋悶15分鐘。
【用法】代茶飲,每日1~2包。肝腎濕熱、尿濁而赤、舌苔黃膩者忌用。
【功效】養(yǎng)心健脾,安神止遺。適用于大病后過早操勞、用心過度以致心神不寧、夢遺(甚者閉目即遺)、口渴舌干、面紅顴赤、疲倦困頓、脈虛等病癥。
【注釋】方中人參、白術(shù)、山藥、甘草健脾益氣。
當(dāng)歸、麥冬補(bǔ)血滋陰。炒棗仁、茯神寧心安神。芡實(shí)、五味子澀精止遺。如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舌紅、尿赤者,可加黃連1.5克-3克,蓮子心3克;五心煩熱,腰脊酸楚者,可加知母9克,黃柏6克,生地黃、懷牛膝各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