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是什么?是僧客烹火煮茶,是樵夫云崖伐薪,是凡婦林泉浣紗,是老翁獨釣江雪,是黃童放牧白云,是時光里的一朝一夕,是凡世中的一草一木,是山河間的一水一塵……
總有人說,為何你的字句省去紛繁的故事,冷暖的人情,唯留簡潔的草木和素雅的山水。其實,萬物眾生皆可生情,榮枯生死皆有定數(shù)。世事原本樸素干凈,皆因人心飄忽多變,才有了爭執(zhí)和煩惱。前世的因,為今生的果,今世的因,亦為來生的果??此茖こ5娜松?,隱藏了許多禪機。
古往今來,修佛悟道之人,皆融于山水自然??此七h離塵世,不染人間煙火,卻入了情境,融入萬物生靈。到后來,一言一行,一茶一飯,皆見禪理。
唐人王維的詩清新空靈,參透禪意:“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至水窮處,坐看云起時”。他拋散浮名,臥隱南山,無論入世還是出世,皆存禪心。
草木有靈,通了佛性,便行走于人間,生出愛怨情恨之事?;蛟S每個人的前生,都是一種植物,或濃郁、或簡淡、或尊貴、或清貧、或典雅、或平庸……今世投生于富貴侯門,或轉世于百姓人家,榮華與清苦,皆看造化。
我則有幸,落于江南煙水村落,藥草寒門,賞花于黛瓦庭院,聽雨在寂寞樓臺,踏月于荷塘小徑。白日隨了父親上山伐薪采藥,夜幕陪伴母親窗下挑燈繡花。庭前一樹白梨花,開開落落,似那尋常光年,清靜溫柔。
存草木心性,含山水情懷,而我們,就是在細碎的生活中,點滴的光陰里,不經(jīng)意地修禪。一個人,從最好的年華走到白發(fā)蒼顏,看著自己一日一日緩慢老去,需要多少勇氣和決心。雖說滄海不過一瞬,但回首的剎那,誰可以真正波瀾不驚?
佛說,紅顏白骨皆是虛妄,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草木參禪,亦知世間情意,雖榮枯不由主,愛憎卻由心。人亦如此,年華易逝,聚散有定,唯有心,在風塵中愈發(fā)潔凈。
活到一定境界的人,早已無謂得失,更無懼流言。人世百年,稍縱即逝,待你功貴于身之時,卻發(fā)覺青春已經(jīng)被光陰拋得太遠。草木枯萎凋零,尚有春暖花開可期,而人之年華老去,再無重來之日。那時,便知名利榮華,只是云煙過眼。
人生在世,終究有責任和使命,太過閑逸的生活,未免有些意興闌珊。把生命中遇到的一切,當作是修行的必經(jīng)之路,起落沉浮,亦屬尋常的人事。待風煙俱凈,戲劇落幕,那些扮演過各種角色的人,誰還能一塵不染?
日長人靜,小巷輕煙,多少往來人事,就這么匆匆過去了,湮沒在山回溪轉的塵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