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湯品》約作于唐末五代,至遲也應(yīng)作于宋初,距今一千余年?!妒鶞贰肥屈c(diǎn)茶道的代表之作,對(duì)茶藝、茶道及茶文化史上有著不可或缺的價(jià)值。對(duì)茶的煮法加以分析衍釋成十六種,將水沸程度分成三種,注法緩急則分三種,茶器種類不同分為五種,依薪炭燃料亦可分為五種,共計(jì)十六湯品。
這本千年茶書,是秘籍,還是兒歌三百首,列位看官,明眼自知。
火候和湯的老嫩
1. 得一湯:煮水的火候正好
2. 嬰湯:煮水火候尚嫩,若嬰兒之未孩,還沒有長(zhǎng)成
3. 百壽湯:湯沸多次即老,如百歲老人
注水
1. 中湯:注湯適中,手臂的把握很重要
2. 斷脈湯:注水不順暢,如人的血脈不通
3. 大壯湯:快瀉而深積,力度過大
茶器(包括注水的湯瓶和喝茶的杯碗)
1. 富貴湯:金銀茶器,湯器不可舍金銀,猶琴之不可舍桐(桐木是制作古琴的良木),墨之不可舍膠(制墨的關(guān)鍵在于膠)
2. 秀碧湯:山石凝結(jié)天地秀氣,琢磨成茶器之后,石頭的秀氣依然還在
3. 壓一湯:瓷器,幽士逸夫,品色尤宜。(壓一,指壓倒或超過一切)
4. 纏口湯:銅鐵鉛錫,腥苦且澀
5. 減價(jià)湯:無油之瓦,滲水而有土氣
用火
1. 法律湯:沃茶之湯,非炭不可。水忌停,薪忌熏
2. 一面湯:虛炭,性浮則湯有終嫩之嫌
3. 宵人湯:糞火雖熱,惡性未盡
4. 賊湯:竹筱樹梢,體性虛薄,無中和之氣
5. 大魔湯:有煙之柴,燒火煮湯,是下下品
茶人茶話
唐人對(duì)茶的敬畏,對(duì)水、對(duì)器、對(duì)火的敬畏,才會(huì)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三飲便得道,七碗吃不得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