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人眼中的普洱茶

發(fā)布時間:2024-03-07
長衫與西裝共飄,古舊與摩登共流,民國是一個亦新亦舊的年代,它似乎離我們不遠。
清朝皇室的貢茶光輝剛剛退去,圓茶與沱茶,滇紅與普洱齊映,茶號與公司共榮,邊銷與出口并舉,民國云南茶是民國人眼中的普洱茶一個傳統(tǒng)與變革并行的年代。
普洱茶市平靜,版納茶區(qū)勃興,臨滄茶園崛起,民國云南茶是一個恢復和在更大規(guī)模上筑基的年代。
一批海歸的茶人與云南茶人攜手,借助新的激情,新的思維,新的資本,新的技術,新的管理,民國云南茶其興也勃焉。
太平洋戰(zhàn)爭不利,出??跀?,滇緬路封,戰(zhàn)后通貨膨脹,政局混亂,民國云南茶其衰也忽焉。
民國時期,普洱茶還多為邊銷茶和僑銷茶,后因戰(zhàn)亂茶市大都荒廢,在廣大的內陸地區(qū)很多人對普洱茶都不勝了解,甚至有人把普洱歸為紅茶,吳秋山便在《談茶》一文中出了這樣的謬誤,這是情有可原的。
即便是民國大家,面對普洱茶也是充滿著好奇與陌生的眼神的。
唐魯孫第一次喝到普洱茶是在“藏園居士”傅增湘那里:“傅老已拿出核桃大小顏色元黑的茶焦一塊,據(jù)說這是他家藏的一塊普洱茶,原先有海碗大小,現(xiàn)在僅僅勝下一多半了。這是他先世在云南做官,一位上司送的,大概茶齡已在百歲開外。
美食家唐魯孫(最右者)
據(jù)傅沅老說,西南出產的茗茶,沱茶、普洱都能久藏,可是沱茶存過五十年就風化,只有普洱,如果不受潮氣,反而可以久存,愈久愈香。
等到沏好倒在杯子里,顏色紫紅,艷瀲可愛,聞聞并沒有香味,可是喝到嘴里不澀不苦,有一股醇正的茶香,久久不散,喝了這次好茶。才知道什么是香留舌本,這算第一次喝到的好茶。”
而在梁實秋眼中:“普洱茶,漆黑一團,據(jù)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陽樓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脝不得動彈,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惡,惟一般茶館應市者非上品。臺灣的烏龍,名震中外,大量生產,佳者不易得。
處處標榜凍頂,事實上哪里有那么多凍頂?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提起喝茶的藝術,現(xiàn)在好像談不到了,不提也罷。”梁實秋能在北京的茶館里見到“黑不溜秋”的普洱茶,大抵與普洱茶曾為貢茶的歷史脫不了干系吧!
如果說民國時期還有廣泛親近民眾的普洱茶,那便是始制于1921年的下關沱茶了。沱茶自誕生起便在巴蜀地區(qū)以及藏區(qū)有著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而且最難得的是,它幾乎沒有斷代過。
唐魯孫在《北平四川茶館的形形色色》一文中不僅把北京和四川茶館里的世像百態(tài)描繪得形象生動,更展示了作者眼中最親民的普洱茶形象:“重慶和西南各地的茶館,很少有準備香片、龍井、瓜片一類茶葉的,他們泡茶以沱茶為主。沱茶是把茶葉制成文旦大小一個的,拆下一塊泡起來,因為壓得確實緊,要用滾熱開水,燜得透透的,才能出味。
喝慣了龍井香片的人,初喝很覺得有點怪怪的,可是細細品嘗,甘而厚重,別有馨逸。有若干人喝沱茶上癮,到現(xiàn)在還念念不忘呢!普洱茶是云南特產,愛喝普洱茶的人也不少,不過茶資比沱茶要稍微高一點。”
與之有相同經(jīng)歷的還有馮亦代,他在《品茗與飲牛》一文中也提到在重慶喝沱茶的難忘記憶:“在重慶的五年中,我是經(jīng)常出沒在這家茶館的。前幾天吳茵還寫信來提到我們當年在茶館里談笑風生的情景。這里的茶與杭州的龍井或英國的利普頓茶有別,這里飲的是沱茶。
每逢你吃得酒醉飯飽時,喝上幾杯沱茶,的確有消去油膩的功用。但是更令人難以忘懷的,倒是那些伴著喝沱茶的日子,談文學談戲劇談電影,甚至談國事,則是又一所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社會大學。”
公元1911年之后,社會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越發(fā)順暢,這一時期的普洱茶產品,是普洱茶歷史上的一段品質升級的好時期,同時也是普洱茶這個小眾茶類的知名度上升期。
民國期間,普洱茶產品百花齊放,雖然說形狀沒有多少變化,但普洱茶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幾乎能想到的所有變化。
表層現(xiàn)象是普洱茶的價格檔位和湯色品種?,F(xiàn)在喝普洱茶的人大多迷信普洱茶的樹齡,普洱茶的年份,普洱茶的產地和料子。
而在當時,這都是不被人提倡的,為什么?因為那時炒作普洱茶沒這么“厲害”,同時大家更喜歡直接粗暴的方式看一款普洱茶,隨著賦予它相應的價格。那時候的普洱茶的幾個種類:七子元茶-紅湯,粗配茶-淡黃湯。
民國那時的普洱茶產品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普洱茶產品的包裝。那時的普洱茶一般有三種:無包裝,紙包裝,竹籮筍殼包裝。
無包裝的茶一般都是散茶散賣,類似于現(xiàn)今賣的散茶那種樣子,買了隨便拿個什么東西包著拿走。
紙包裝由于紙質太多就不一一說了,在當時有種叫油紙的紙,目前少見了。竹子材料做的普洱茶包裝現(xiàn)在都常見,自然也不說了。
民國階段內的普洱茶,由于工藝多種多樣,因此造成了當時百花齊放的普洱茶產品,或許當時那些產品并不能叫做普洱茶,我們姑且這樣來看。
李拂一先生《教育與科學》雜志:“或零星擔入市場售賣,或分別質量裝入竹籃。
入籃須得濕以少許水分,以防齏脆。竹籃四周,范以大竹籜,一人立籃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搗壓使其盡之緊密,是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發(fā)酵,任其蒸發(fā)自行干燥。
所以遵綠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葉,其結果反變?yōu)椴灰?guī)則發(fā)酵之暗褐色紅茶矣。”
這種包裝在用細篾纏牢后,還要用鐵棍或木、竹棍對穿,鉆上氣孔,每件一般直穿3~5孔,橫穿2~4孔,以利潮水后的自然干燥。
這是目前能找到的民國時期的普洱茶制作工藝之一。但我們看上面那些茶,其實那時的普洱茶還有很多工藝,但是好像都遺失在那個動亂的年代了,但可喜的事,那些當年交易的茶品資料,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線索。
以當今制茶人員對于普洱茶的深入了解以及制茶工藝環(huán)境,那些相應湯色的產品絕對可以制作出來。
但為什么沒人這樣做?或許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現(xiàn)在的市場能否還認民國時候的那種銷售方式?或者換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否放棄現(xiàn)今對普洱茶那些間接的宣傳介紹,直面簡單的普洱茶湯色?
民國時期的普洱茶銷售市場地域,已經(jīng)達到了很多地區(qū),但主銷區(qū)還是沿海地帶和邊疆。
就云南省內來說,當時主要是“綠茶”也就是湯不紅的茶。由于當時普洱茶主要是指七子圓茶,而在當時的人也很聰明,從料的等級和滋味來給茶定價。
一般人在那個年代,很是喝不起普洱茶的,最簡單的就是肚子里油水不夠,喝普洱茶非常容易餓,不管是當時的黃湯還是紅湯普洱茶。一般人也不愛茶葉中的“苦,澀,粗氣,酸感”。大多喜歡的是香,甜,潤。
而在沿海地帶的廣東,香港,臺灣,馬來西亞等地,由于濕氣較重,那時的交通也不發(fā)達,從云南運到那些地區(qū)要幾個月時間。
這期間茶葉的環(huán)境變化挺大。茶葉的滋味變化也非常明顯,但由于普洱茶相對便宜,多數(shù)人是伴花茶一起飲用的。
而某些商人為了在廣東當?shù)卦黾悠斩璁a量,直接采購原料過去添加廣東茶料制作更多的普洱茶。
這種做法促進了新普洱茶工藝的產生的同時也破壞了云南這邊的利益。同時,一些大茶商為了做常年的普洱茶生意,庫存普洱茶不斷增多。
夢想與草創(chuàng)齊飛,激情與無奈相濡,業(yè)績與失敗糾纏,榮耀與悲涼交集,云南民國茶留給我們的不是單純的茶味,而是陳雜的五味。普洱茶越陳越香,今天從歷史走來。那曾經(jīng)遠去的民國云南茶,值得我們仔細品味……
上一個:美國mcmillan液體流量開關
下一個:家有小孩應該如何養(yǎng)植物

夫妻忠誠協(xié)議書怎么寫
女方先去男方家合適嗎,要注意什么事情
蘋果手機在哪里可以調手寫輸入(蘋果手機調手寫在哪里調出來)
德國fluidteam比例閥
工廠偷稅漏稅的后果
HD-WFA焊接防飛濺劑|HD-WFA
全面剖析雷達電路的電磁干擾和EMC設計方案
能玩吃雞的電腦配置,能玩吃雞的主機需要什么配置
紅米便簽怎么備份,小米手機便簽備份在哪里找
電腦下載安裝不了軟件怎么回事(電腦下軟件安裝不了怎么辦)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