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意亂之時,我是決不喝茶的,即使口渴,寧肯干渴著。每與茶相伴,我總要平心靜氣,一小口一小口地抿,讓茶香潤澤口齒之間,再緩緩咽下,于是兩頰舌間頓覺溢溢生津,回味悠長。在新安江之畔、太平湖之濱,在黃山老謝家茶場,太平茶樓,屯溪茶社,我都曾獨(dú)酌、對品或群品過,伴隨著耳畔若有若無的安徽黃梅小調(diào),品味著陣陣茶香,綿思遐想、文情詩韻、娓娓情懷、款款心曲,似漣漪般慢慢蕩漾開來……即便是獨(dú)自一個人在家中書房讀書,那案頭的一杯茶也會讓我排煩解憂,心靜如水,進(jìn)入悠然神往,心靈純凈,暢游書海的忘我境界。
蘇軾詩中有一名聯(lián):“欲把西湖比西子,從來佳茗似佳人。”這副對聯(lián)在我的玻璃板下,我天天讀它,越讀越喜歡。我不適宜喝花茶,受不了那種人工加進(jìn)去的香味,脂粉氣過濃,不純不正,茶色也因花而改變,葉子也因花而別扭。至于層出不窮的養(yǎng)生茶,飲料茶,一些飯店推出的“早茶”、“晚茶”,只不過是借茶而炒作,簡直是對茶的一種不敬。
耳畔之絲竹,杯中之余馨,使我萬分感慨。我忽然想到,人居草木之中故稱“茶”。茶,是一種心情,喝茶是一種心境,呼喚著人親近草木,回歸自然?,F(xiàn)代人忙碌的生活中難得有一刻閑暇去享受閑適如“茶”的心情。但有空時坐下來,放松身心,沉靜心情,喝一杯好茶,聆聽自我的心聲。
飲酒可以成仙,品茶可以成道。古詩詞中茶詠是一大題,陸游有“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xì)乳戲分茶”。有“愁無寐,鬢絲幾縷茶煙里”;老杜有“柴荊具茶茗,逕路通林丘”;杜小山有“寒夜客來茶當(dāng)酒,竹爐湯沸火初紅”;朱敦儒有“飄然攜去,旗亭問酒,蕭寺尋茶”;李清照有“酒闌更喜團(tuán)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有“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有“當(dāng)年,曾勝賞,生香熏袖,活火分茶”。辛棄疾有“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甌香篆小簾櫳”。
還有另類的野茶,有現(xiàn)代生活快節(jié)奏中匆忙的袋茶,有不知是精華還是糟粕的茶末。
喝茶有人是消暑解渴,有人是因?yàn)椴璧南?,有人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也有人為了喝茶而喝茶。有的茶是喝的,有些茶是用來品的,同樣的茶不同的人喝就是不同的茶。
杯水如名淡,雅興自然濃。濃濃淡淡的茶常讓人想往老守竹籬茅舍,袖手塵瀾浮泛,任歲月湮逝,向往三山五岳散淡人物,三杯兩盞香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