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患子學名為sapindus mukorossi gaertn.,又名油患子、肥皂樹,無患子科,無患子屬。樹冠大而濃密,枝葉開展,葉形奇異,秋色艷麗,為優(yōu)良的行道樹和庭園綠化樹種。
形態(tài)特征:落葉或半常綠喬木,樹皮灰色或灰褐色、平滑。偶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4-7對,橢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不對稱,全緣,無毛。圓錐花序頂生,5-6月開淡綠色小花。果實(核果)近球形,成熟時黃色,有光澤,外果皮肉質(zhì)透明,9一10月成熟。
分布:產(chǎn)于我國淮河流域至華南及云南、越南、老撾、印度、日本也有分布。垂直分布我國西南地區(qū)可達2000米左右。
習性:無患子為亞熱帶樹種,深根性,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和深厚、肥沃、濕潤、疏松的土壤。在酸性和鈣質(zhì)上上均能生長。萌芽力弱,不耐修剪,能耐短暫低溫(-1590)。枝、干質(zhì)地較脆,在風口有風折現(xiàn)象。
繁殖:用播種或分根繁殖。播種繁殖,11月采種,攤放后熟,洗凈陰干,沙藏至翌年春播。春播在2-3月,闊幅條播,通常播后3-4周發(fā)芽出土(干藏種子常延遲至翌年出苗),搭棚遮陰,5月下旬起可追施薄肥,夏季注意抗早,9月拆除陰棚,當年苗高可達30厘米左右,翌年春季分栽培大,根據(jù)用苗要求確定分栽培大的次數(shù)和年限。刺揪根部萌芽力強,生產(chǎn)上常用分根繁殖,長勢比播種苗快,常于2-3月進行,挖取帶有萌條的根,分段截取,每段5一8厘米長,隨挖隨移植。也可用其粗壯的側(cè)根,截斷后插根繁殖。
栽培與管理:移栽應在落葉后至發(fā)芽前進行。
觀賞與應用:刺揪樹干聳直,適宜配植于庭隅、路角、山邊、坡地和溪谷,或在林間空地、草坪叢植,濃陰匝地,清涼宜人。刺揪枝葉不易引火,適宜營造防火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