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柑茶,是客家一種民俗茶飲,流行于臺灣桃園、新竹、苗栗、屏東等山區(qū)客家居住地。臺灣高山族的人也喜歡制作和飲用酸柑茶。酸柑茶有降火氣,治療中暑、食欲不振、咳嗽或扁桃腺發(fā)炎等功效。
制作方法
先把7~8分熟的酸柑采下,貯藏10多天,待酸柑皮軟化,捏壓時感到柔韌,有利于制作,否則在加工過程果皮易于破裂。
制作時先用小刀在蒂部挖一個直徑為3~4厘米的圓洞,要注意的是,這個洞的大小要預(yù)先計算好,因?yàn)楸煌谄鸬倪B蒂的酸柑皮,要留著當(dāng)蓋子用。
然后用金屬湯匙把酸柑肉(囊瓣)挖出來,置于容器內(nèi),加上茶葉和幾片檸檬、佛手之類的中藥材,攪拌均勻后再塞進(jìn)空酸柑內(nèi),并將剛挖下的酸柑皮蓋上,且用線綁牢。
綁牢后用木板將酸柑壓成餅狀,然后放在蒸籠里蒸熟,再取出曬干。如遇陰雨天,可掛在爐灶上方煙囪管旁烘烤干。
等到酸柑皮從金黃色轉(zhuǎn)變?yōu)辄S褐色,直到變成又硬又粗糙的黑褐色時,就成了酸柑茶。
使用方法
飲用酸柑茶時,要把整塊的酸柑茶連皮切成小片,這時可以聞到一股淡淡的茶香和稍微甜膩的陳皮香。用開水沖泡,即可飲用,濃淡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加些冰糖則另有風(fēng)味了。品飲酸柑茶,酸、甜、苦、香、澀五味俱全,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