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宋朝,日子之慢,是讓人仰懷的。
比如,他在“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我不確切他每天是否在“徐步”的“轉”中,想來,很多時候大約如此。
后來,先生遠足到天邊的海南。日子的慢,那份寂寞,是必以茶相慰藉的。他一個人到江邊取水,一個人煮茶,一個人品茶——“枯腸未易禁三碗,坐聽荒城長短更”。
從容也罷,無奈也罷,“慢”必是“閑”,畢竟是擁有自己靈魂的時刻。好如陸游釣魚,“一竿風月,一蓑煙雨”;然后呢,“汲水自煎茗,鏘然轆轤聲。百尺鳴古井,肺腑凜清寒”。——
一樣的以茶自救。
一切靈魂的醒著,必是徐步且伴以茶
想來宋朝,一切靈魂的醒著,是必徐步而慢的,也必以茶相伴的。他們如此,他人亦如此,不然,那些偉岸綺麗的宋詞奇峰,如何的得以構建,從而滋養(yǎng)千年以來的人們?
沒有慢的且茶的滋潤,靈魂終將在死亡的沉睡中,任誰——都不會再有自己,終歸是行走的軀殼!
想想也怕——我們,可曾有慢下來的日子,在慢的時光中給予茶的浸潤,以讓靈魂來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