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弱電敷設施工中的技巧
1.布局要合理,盡量減少交叉走線,容易造成電纜短路,但是交叉步線是必須要遇到的,能少則少;
2.根據電腦的多少預先判斷電纜長度,如果每臺機器間隔一米.請不要用超長的線連接,那樣不便清潔,也不方便管理;
3.做好防火,防水漏電措施,這是必須的.網線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埋在墻里。為了安全起見對強弱電線線管進行分色處理,藍色為弱電,紅色為強電。
二、步驟/方法
1.檢查管槽
穿線前要嚴格進行穿線檢查,具體要求參見相應的管槽檢查要求,下面羅列的是嚴重影響穿線質量和進度的幾個管槽質量問題:管槽規(guī)格小;接口處有毛刺;埋地安裝管槽阻塞、有水等。埋地管槽穿線前必須全面試穿。
2.文檔準備
布線系統(tǒng)系統(tǒng)圖;布線系統(tǒng)平面圖;穿線技術要求;空白穿線報告。
3.穿線組織策劃
理解布線系統(tǒng)總體結構,不要穿錯路線;
能明確區(qū)分要敷設的各種電纜,不要用錯電纜;
熟悉電纜要經過的管路;
有豐富的穿線經驗,懂得預防典型的影響穿線質量和進度的問題;
理解并牢記我們對于綜合布線系統(tǒng)電纜敷設的特殊要求;
思路清晰,把信息點分組,一組一組地敷設,不多穿,不漏穿。每組應不超過20個信息點,否則同時穿放的電纜量大,穿放費力容易導致電纜損傷,也容易纏繞、打結,非常影響進度;
忠實嚴謹地做標號,并記錄長度刻度;
嚴格地組織測試,用萬用表逐條電纜測通斷;
4.穿線技術要求
所有的鋼管口都要安放塑料護口。穿線人員應攜帶護口,穿線時隨時安放。
余長:電纜在計算機出線盒外余長30cm,余線應仔細纏繞好收在出線盒內。在配線箱處從配線柜入口算起余長為配線柜的(長+寬+深)。
分組綁扎:余線應按分組表分組,從線槽出口捋直綁扎好,綁扎點間距不大于50cm。不可用鐵絲或硬電源線綁扎。
轉彎半徑:50芯電纜轉彎半徑應不小于162mm。
垂直電纜通過過渡箱轉入垂直鋼管往下一層走時要在過渡箱中要綁扎懸掛,避免電纜重量全壓在彎角的里側電纜上,這樣會影響電纜的傳輸特性。在垂直線槽中的電纜要每米綁扎懸掛一次。
線槽內布放電纜應平直,無纏繞,無長短不一。如果線槽開口朝側面,電纜要每隔1米綁扎固定一次。
電纜按照計算機平面圖標號,每個標號對應一條4對芯線,對應的房間和插座位置不能弄錯。兩端的標號位置距末端25厘米,貼淺色塑料膠帶,上面用油性筆寫標號或貼紙質號簽再纏透明膠帶。此外在配線架端從末端到配線柜入口每隔1米用要在電纜皮上用油性筆寫標號。
按3%的比例穿備用線,備用線放在主干線槽內,每層至少1根備用線。穿線完成后,所有的4對芯電纜應全面進行通斷測試。測試方法:把兩端電纜的芯全部剝開,露出銅芯。在一端把數字萬用表撥到通斷測試檔,兩表筆穩(wěn)定地接到一對電纜芯上;在另一端把這對電纜芯一下一下短暫地接觸。如果持表端能聽到斷續(xù)的“嘀嘀”聲,就ok,每根電纜的4對芯都要測。這樣測試能發(fā)現的問題是斷線、斷路和標號錯。
5.電纜保護
穿鋼管時鋼管兩端要加護套,所有電纜經過的管槽連接處都要處理光滑,不能有任何毛刺,以免損傷電纜。
拽線時每根線拉力應不超過11公斤,多根線拉力最大不超過40公斤,以免拉伸電纜導體。
本系統(tǒng)使用的電纜是高速計算機網絡電纜,價格昂貴,裕量很少。
電纜一旦外皮損傷以至芯線外露或有其他嚴重損傷,損傷的電纜段應拋棄,不得接續(xù),接續(xù)的電纜無法滿足信號傳輸要求。
整個工程中電纜的貯存、穿線放線都要耐心細致,避免電纜受到任何擠壓、碾、砸、鉗、割或過力拉伸。布線時既要滿足所需的余長,又要盡量節(jié)省,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浪費。
布線期間,電纜拉出電纜箱后尚未布放到位時如果要暫停施工,應將電纜仔細纏繞收起,妥善保管,不得隨意散置在施工現場。
6.穿線檢查
穿線完成后我方的施工負責人要對施工方的工作進行如下檢查:
檢查穿線報告:包括長度刻度表,和測試結果。有了完整的《穿線報告》才能給穿線者付酬。
現場檢查電纜主干、分組綁扎情況、抽查標號、刻度,抽測通斷。
7.基本問題
如果穿線不能實現基本技術要求會嚴重影響后期安裝的進度和質量。對下述基本要求要高度重視:
標號要清晰、正確,貼牢固。配線架端余線長度要一致,符合要求,過多的余線要剪掉,按要求分組、捋直,從主干線槽的出口開始就綁扎好。記錄好每條線兩端的長度刻度,并嚴格進行測試。
三、注意事項
1.舊樓明裝塑料線槽穿線
這種塑料線槽不容易損傷電纜,所以電纜損傷性問題一般不會出現。
這種環(huán)境下穿線比較典型的問題是:線槽中線沒捋直,扣不上蓋。
2.埋地暗裝鋼管、線槽穿線
電纜管路采用埋地安裝管槽的情況,管槽阻塞是最主要的問題,穿線前應全面試穿,否則必將被長時間的穿線過程拖跨。
3.吊頂內線槽鋼管、線槽穿線
吊頂上穿線需要架梯子作業(yè),勞動強度較大,但如果管槽敷設都符合要求,應較順利。應注意的問題是不要一次穿太多(少于20根),一次穿40根比穿兩次20根要費時,容易亂。
室內電纜一般應 鋪設在墻壁頂端的電纜槽內。
通信設備和各種電纜線都應加以固定,防止隨意移動,影響系統(tǒng)的可靠性。
為了保護室內環(huán)境,室內要安裝電纜槽,電纜放在 電纜槽內,全部電纜進房間、穿樓層均需打電纜洞, 全部走線都要橫平豎直。
敷設注意事項:
1.當電纜在兩個終端有多余的電纜時,應該按照需要的長度將其剪斷,而不應將其卷起并捆綁起來。
2.電纜的接頭處反纏繞開的線段的距離不應超過2厘米。過長會引起較大的近端串擾。在接頭處,電纜的外保護層需要壓在接頭中而不能在接頭外。因為當電纜受到外界的拉力時受力的是整個電纜,否則受力的是電纜和接頭連接的金屬部分。
3.在電纜接線施工時,電纜的拉力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為9公斤左右。請和電纜的供應商確認其拉力。過大的拉力會破壞電纜對絞的勻稱性。
四、綜合布線常見故障
根據統(tǒng)計,大約50%一70%的網絡故障與電纜有關系。所以電纜本身的質量以及安裝質量都直接影響網絡的正常運行。網絡電纜故障有很多種,概括起來可以將布線系統(tǒng)的故障分為物理故障(也可稱連接故障)和電氣性能故障兩大類。
1.物理故障
物理故障主要是指由于主觀因素造成的可以直接觀察的故障,多是由于施工的工藝或對網絡電纜的意外損傷所造成的,如:模塊、接頭的線序錯誤,鏈路的開路、短路、超長等。
2.電氣性能故障
電氣性能故障主要是指鏈路的電氣性能指標未達到測試標準的要求,即電纜在信號傳輸過程中達不到設計要求。影響電氣性能因素除電纜材料本身的質量外,還包括施工過程中電纜的過度彎曲、電纜捆綁太緊、過力拉伸和過度靠近干擾源等,如:近端串擾、衰減、回波損耗等。
綜合布線的故障多在水平區(qū)。這里穿線和模塊端接較多,施工工藝因人而異,建筑格局比垂直部分復雜??傮w來說引起故障有3方面。
產品本身的電氣性能,即產品的設計與生產質量;工程方案的設計,根據建筑格局,對布線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施工工藝,這是布線整體質量的體現,好的產品和好的施工方案,都要有好的施工完成。
3.打線的常見錯誤
打線的常見錯誤有開路,短路,反接(一對線中的兩根交叉了,如1對應2,2對應1)。另外一個錯誤是跨接,如1、2對應3、6。造成這種錯誤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電纜的一端使用了t568a標準,而電纜的另一端使用了t568b標準;二是在網絡的實際應用中,有時需要使用這種跨接線(當集線器與集線器進行級連時就需要使用跨接線)。
另外當把pc機和pc機進行對接時(不通過hub),也需要使用跨接線。有的用戶使用了跨接線時也可以上網,而使用正確接線時也能進行hub的級連。
這是因為他們使用的hub是智能hub。這種hub可以自動將接線的繞對對調過來。但這不代表這種打線的方式是正確的。
4.串繞
通常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1、2為一對,3、4為一對,5、6為一對,7、8 為一對。
而網絡進行通訊時使用1、2和3、6,而不是3、4。
這種錯誤的接線是無法用眼睛或萬用表來檢查出來的,因為其端至端的連通性是正常的;而這種錯誤接線的最大危害是會產生很大的近端串擾;它不會造成網絡不通,而是使網絡運行速度很慢,時通時斷;它屬于軟故障,當網絡運行后檢查起來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