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錯誤你犯了嗎?
喝茶是一種好習慣,但是喝茶也是要看每天的時間段的,如果在不對的時間喝茶的話,不僅沒有起到應該的效果反而會使得身體負擔加重。
·睡前喝茶
茶葉中含有茶堿、咖啡因等成分,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如果人在睡前喝茶,會導致人長時間處于興奮的狀態(tài),造成人遲遲不能入睡,影響睡眠質量,甚至會造成失眠。此外,茶水有利尿的作用,睡前喝茶會造成夜間經常尿頻、尿急,最終降低睡眠的質量。
但可以用茶水機械性的洗漱,這樣可以清潔口腔及齒縫中的殘余食物,既減少病又可防口臭。
·空腹飲茶
空腹飲茶,是一種不良習慣。因為茶葉中含有一些咖啡堿的成分,空腹飲茶、腹中無物時,茶性直入脘腹,猶如“引狼入室”。如果腸道吸收咖啡堿過多,會產生一時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癥狀,如心慌、尿頻。同時,也會在日后影響維生素b1的吸收。所以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有“不飲空心茶”之說。
簡單的說,空腹飲茶會稀釋胃液,降低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炎。加上空腹狀態(tài)時吸收率高,致使茶葉中某些不良成分大量吸收入血,引起頭暈、心慌、手腳無力、心神恍惚等癥狀,這就是所謂的“醉茶”,對健康有害。
還有人喜歡在飯后立即飲茶,這樣也不科學。茶葉中含有大量單寧酸。飯后馬上飲茶,食物中的蛋白質、鐵質與單寧酸極易發(fā)生凝集作用,老年人因腸胃功能下降,對這些凝固物很難消化吸收,這樣就勢必會減少人體對蛋白質和鐵質的吸收。所以空腹不宜飲茶,飯后也不宜立即飲茶,最好是飯后半小時之后再飲茶。
·吃藥時飲茶
茶堿會和多種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效。
常常聽說,吃藥時不能喝茶,否則會出現解藥的現象。這是因為茶中含有茶堿、茶多酚等物質,根據茶葉種類的不同,用量的多少,茶湯的濃淡等等含量不一樣,茶堿會和多種藥物相互作用,影響藥效。因此,吃藥時最好用白開水送服。
不管是服西藥或中藥時不要用茶水送藥,除此之外,服藥前后半-一小時內也不要飲茶。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可以與藥物起化學反應,而使藥物失效。
如何正確喝茶?
·按體質喝茶
想通過喝茶養(yǎng)生,就必須對茶有所了解。“每種茶的性質不同,一定要選適合自己的茶。
比如,人人都說綠茶抗氧化功效好,但體寒的人喝了,反而會感到不適。”“喝茶還講究天時、地利。許多人一年四季都喝一種茶,這樣也不對,冬天冷,可多喝些性溫的茶;春夏季節(jié)易上火,可以多喝綠茶、花茶。”
·選時飲茶
大汗后飲茶
這時飲茶能很快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降低血液濃度,加速排泄體內廢物,減輕肌肉酸痛,逐步消除疲勞。
吃太咸食物后飲茶
同時多飲茶素含量較高的高級綠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增強免疫功能。
吃油膩食物后飲茶
有利于加快排入腸道,使胃部舒暢。為了"消脂"而喝茶,茶可以適當泡濃一點,但應該喝熱茶,且量不宜多,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