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品質(zhì)的形成,離不開貯藏時間條件。普洱茶的獨特風味還與其有一個自然陳化的過程有關(guān)。 無論生、熟普洱茶均需要一定時期的陳化處理,以進一步提高品質(zhì)。無論是曬干之后的普洱毛青茶,還是因其后續(xù)工序的不同制成的“熟茶”和“生茶”,其生茶銳烈而欠章理,其熟茶則茶味厚釅而堆味濃重,都須再經(jīng)過一段相當長時間貯放,其品質(zhì)、口感、風味才穩(wěn)定而優(yōu)良。
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的貯藏環(huán)境,給予一定的時間非常關(guān)鍵。此外,儲放環(huán)境條件下不同,其茶葉品質(zhì)就有很大的差異。將新加工的普洱茶放在相對干燥的倉庫里讓其自然緩慢的陳化,以形成普洱茶特有的的陳香味,這種茶葉習慣稱之為“干倉陳普洱”。“濕倉茶”則是將加工好的普洱茶放入濕倉進行處理,以加速轉(zhuǎn)化過程。但不論是“干倉”還是“濕倉”處理,貯藏時間加溫、濕度的合理控制都是必要的。
一、濕度
濕度過大是普洱茶存貯的頭號殺手。過去由于受發(fā)酵說的誤導,認為普洱茶變化一定要有微生物參與發(fā)酵,發(fā)酵就要有溫濕條件,因而很多書中主張存茶要有足夠濕度,空氣濕度超過80%都可以,存茶室過干還要主張加濕。加濕的確可以促微生物繁殖,加速普洱茶湯的紅化,但一定得不到高品質(zhì)的越沉越香的普洱茶。普洱茶的正常利用的是曬干后保存在茶葉中自帶的9%左右的細胞水分,外來水分進入普洱茶不會幫助普洱茶向好的方向變化。據(jù)試驗觀測,普洱茶45%至65%濕度值時茶香釋放最佳,超過70%后,空氣濕度會將茶葉釋放的香味大量吸收,加速普洱茶香味釋放,不利于越沉越香。超過80%后微生物會逐步加速繁殖速度讓普洱茶發(fā)生外分解的發(fā)酵,導致霉變變質(zhì)。因此存茶地的濕度控制在65%以下最佳。
二、光線
在前些年的普洱茶書刊中對光線影響基本沒有涉及,今年開始指出要避光了。光線具有很強的穿透作用和氧化作用,紫外線會直接影響酶的活性,是普洱茶存放中必須避免的。不避光的普洱茶,單餅擺放,不需陽光直射,只需放在有自然光、燈光的室內(nèi)一年就會有明顯的異味,有人稱“日臭味”,類似于臘肉放長后民間稱為“哈”的味道。如果單餅放在陽光不時會照到的地方三個月后就會有異味,而且還會快速跑香。很多賣茶人、買茶人不懂這個道理,很多茶店架子上一餅餅一堆堆擺放,用一句話評說:可惜了那些普洱茶了。家庭存茶最好放在紙箱內(nèi)。茶店架子上盡量少放茶,只放必須的樣品,買茶人不要買架子上的樣品,賣茶人不要拿架子上的樣品來泡給客人,因為那個茶可能已經(jīng)變味變質(zhì)。
三、溫度
溫度會減緩或加速普洱茶的變化。在24℃至25℃時酶的活性最佳。低于20℃會減緩普洱茶的變化,相對高溫(30℃至45℃)會加快普洱茶變化,但如果是高溫高濕(30℃多度和80%以上濕度)就容易使微生物繁殖,加速發(fā)酵霉變。有的書上說高溫會讓茶變酸,但在實際實驗中沒發(fā)現(xiàn)這種結(jié)果,根據(jù)自然高溫一般不超過40℃的情況,將茶密封保養(yǎng)水分后放在高溫房內(nèi)2年,沒發(fā)現(xiàn)變酸;實驗中,生茶變化不明顯,渥堆熟茶的酵味明顯減退,香味提升明顯。因此存茶時自然的溫度不必防高,如有條件冬天適當加溫會更好。
四、密封度
受傳統(tǒng)發(fā)酵說的影響,一直以來主張存茶要有相對高的濕度和通風。要用通風氧化發(fā)酵。但通風正好是普洱茶越沉越香的大敵,良好的通風再加上每年有近半年的70%以上的濕度,把茶葉釋放的香氣不斷吹走、吸走,存茶時通風度與越沉越香是一對矛盾,密閉度過大則茶葉變化會減緩,而如果通風保存則普洱茶就不會越沉越香。茶香是茶葉內(nèi)分解時的能量釋放過程,內(nèi)分解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酶催化是其中重要一項,酶的種類很多,有序養(yǎng)的,僅就酶作用而言,通風度好有利于酶氧化作用,通風度不好,主要靠厭氧酶作用,另外在內(nèi)分解過程中原子核反應(yīng)起多少作用,是否起作用尚待研究。
因此存茶室通風與否關(guān)鍵受存儲目標的決定。如果想要得到越沉越香的茶則茶倉要密閉。如果不追求越陳越香,只追求變化速度和紅湯則可以通風存茶,甚至加濕存茶。如果要追求古樹茶、山頭茶的獨特風味,存茶則一定要密閉,保住香氣才能保住個山頭的特征和山韻。古樹茶、山頭茶用通風保存方式保存幾年后會特征盡失,一二十年后與臺地茶差異會很小。另外同樣臺地茶密封保存也會越沉越香,只是香型和香的程度不如古樹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