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卻不怎識得茶,愛品那一口澀澀的味道。真正的樂趣在于自怡、自在,就是能得茶自味、器自趣、空自閑。茶人老聶說:茶本沒文化,是因為喝茶的人才有文化。
林清玄拿一手把壺上口就嘬,日本學(xué)者驚呼也可以這樣?林說,茶有茶道,卻沒有茶規(guī),只要茶愿意,我愿意,還有什么不可以?門前竹,廊下風(fēng),窗外雨,瓦上霜,把壺泡茶看四季,萬種情愫盡傾入懷。
自珍自飲自開懷,無拘無塵無大礙。喝到汗出淋漓,清明自生,那一口澀澀的味道,帶你去到林間溪、白云邊,呼嘯輕靈。
為了這一口澀澀的味道,學(xué)著伺茶,也收羅了好些器具。
準(zhǔn)備了各種茶倉茶入、水方渣斗、茶則茶勺、壺注碗盞,有了這些,我和茶也多了些交流,也多了結(jié)交朋友,了解工藝的機會。
日本的唐物多與茶有關(guān),茶對日本的影響早已超出了茶葉本身,整部日本史都離不開這片樹葉。“我所挑選的器物,都會留下傳說。。。”千利休如是說。利休七品成了日本茶界圣器,我記得,最后的茶會上制成的茶勺叫“淚”。
我所使用的每一件器物都出于不同的朋友之手,平時使用著,我就仿佛與朋友在對話。我想我所挑選的器物,也一定會載錄著我和朋友之間的記憶。
我有上百只各式茶盞,和煥老師贈我的兩只定瓷小盞,最是喜愛,使用也最頻,特別利于觀察茶的湯色。喜歡建陽建盞的,可以考慮水吉鎮(zhèn)塔山下于秋華的油滴,原產(chǎn)地、原礦料,真的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啊。。。。。。
壺自藏也是較多,比較偏愛好朋友李東全、蘆建芬夫婦的紫砂仿生壺和茶寵。就目前大家選擇紫砂壺,如果認(rèn)為價格是個門檻,不妨試試廣西欽州的坭興陶,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李人帡的作品也便宜過宜興的一般工藝美術(shù)師的價格。
壺承可以購進硯石來使用,目前端硯、歙硯可選擇的余地也比較大。如果能收來一兩塊老城墻磚,打磨加工后拿來使用,那會是一件美品,但是長城可不能拆。
茶則和茶勺可以選竹刻類的,全國竹刻類產(chǎn)地較多,川、湘、徽、江、浙、閩、粵多有出產(chǎn),產(chǎn)品也豐富,個人認(rèn)為常州的留情竹刻為之上品,沒有雕刻的素面湘妃竹也是佳品。銀器、銅器、錫器制作的總感覺缺了些溫度,不過可以選購一些日本百年前的銅物件,會因為有了皮殼而顯得溫潤生動一些,時間真是個好東西。
擺弄半日茶,放空了又豈是半日?座席上方墻上掛著一方國畫小品,題“偷得浮生半日閑”,真是應(yīng)了時景,端起,放下,嘬完一口澀澀的味道,生活的樂趣原來全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