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發(fā)布時間:2024-02-24
馬鞭草別稱紫頂龍芽草、野荊芥、龍芽草、鳳頸草、蜻蜓草等,為馬鞭草科馬鞭草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原產于歐洲,我國華東、華南和西南大部地區(qū)都有分布,全草供藥用,有涼血、散瘀、通經、清熱、解毒、止癢、驅蟲、消脹的功效,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吧!
馬鞭草的功效與作用
【性味】味苦,性涼,有小毒。
【歸經】肝、脾經。
【功效】清熱解、活血散瘀、利水消腫,治外感發(fā)熱、濕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痹、淋病、經閉、癥瘕、癰腫瘡毒、牙疳。
【禁忌】孕婦慎服。
馬鞭草的臨床應用
1、治療瘧疾:取新鮮馬鞭草60~150克(干品減半),加水濃煎成300毫升左右,于發(fā)作前4小時、2小時各服1次,連服2~4日,并每次用干品全草15克(小兒酌減),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6日。33例患者癥狀消失后48小時,血檢瘧原蟲均陰轉,有效率達92%。
2、治療白喉:取干馬鞭草(全草)30克,濃煎成300毫升左右。成人每次150毫升,每日服2次,兒童8~14歲,每次loo毫升,每日2次,8歲以下每次50毫升,每日3~4次,均連服3~5日。治療白喉50例,全部治愈,服藥后平均退熱時間15.3小時,假膜消失時間2.2日,咽拭培養(yǎng)轉陰時間2.4日,平均住院時間4.6日。
3、治療傳染性肝炎:取馬鞭草500克制成煎液800毫升,成人40~50毫升,小兒20~30毫升,均每日服3次,共治療80例。77例痊愈,2例顯效,無效1例。黃疸消失時間平均15日,各種消化系統(tǒng)癥狀3~12日消失,肝腫大72例于14~35日回縮,肝功能及轉氨酶檢查,79例在10一30日內恢復正常。住院日期平均23.6日。
上一個:電機馬達市場已經開始向高效率、低噪音、低能耗的新型電機轉變
下一個:NokiaRM_1030怎么調語言

溫度計的發(fā)展趨勢和市場前景如何
高層建筑防排煙系統(tǒng)驗收與維護管理方案
貴州秋季好玩的旅游景點推薦
注銷大王卡去哪里注銷(注銷大王卡怎么注銷)
英國crompton電表產品介紹(crompton電能表)
老款惠普電腦一體機,惠普電腦一體機開不了機怎么辦
雷蒙磨粉機
如何規(guī)劃標準又實用的臨建?
加裝硬盤裝系統(tǒng)舊硬盤要拔掉嗎,用固態(tài)硬盤裝系統(tǒng)要拆掉之前的機械硬盤嗎
windows10家庭中文版如何關閉更新(w10家庭中文版更新怎么關閉)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