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嫁接是育苗的關(guān)鍵技術(shù)之一,在生產(chǎn)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果農(nóng)對嫁接方法掌握不全面,結(jié)果影響了嫁接的成活率?,F(xiàn)將嫁接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作一總結(jié),以供果農(nóng)參考。
一、在枝接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
1.對失水接穗的處理方法不當。有些情況下,因為種種原因,造成了接穗的失水萎蔫,很多人認為這樣的接穗無法使用,也有的人可能因為接穗缺乏,不做處理,勉強使用,致使嫁接成活率顯著降低。
正確的做法是:取出失水的枝條,用清水浸泡,如果接穗能夠吸水恢復,晾干表面水分,蘸蠟后使用不影響成活率。接穗不能恢復的,則不能使用。在實踐中,筆者還做過這樣一件事,8月份拾到一被風刮折的冬棗嫁接枝,當時棗樹還在生長期,由于接穗缺乏,我把冬棗小樹泡入水中,樹枝恢復,把其剪成接穗放入了冰箱冷藏室中,入冬后埋入濕土中,第二年春取出蠟封后,嫁接成活率依然很高,未受影響。
2.對粗砧木的綁縛方法不當。大樹高接時,由于砧木較粗,用塑料條包扎較困難,有的就干脆改為外套塑料袋,即嫁接時,用塑料條或繩綁緊接穗,不要求綁嚴,外套塑料袋保濕。這種做法接穗萌發(fā)后需分次解除塑料袋,較麻煩,弄不好還會燙傷接穗萌芽。
正確的做法是:插上接穗后,用一塊比砧木接頭稍粗的塑料布蓋住斷面,再用窄塑料條綁扎。
3.對接穗上部芽的處理不當。一般的書籍和資料,對于枝接的接穗的削法做了詳細的描述,而對上部未切削部分未做描述。很多人使用的接穗較長,上部保留的芽子較多,嫁接萌發(fā)后會萌發(fā)較多的新梢,如抹除不及時,會造成生長發(fā)育不整齊。
正確的做法:接穗上部只留一個芽子且此芽對準與砧木形成層對齊的厚面。這樣的接穗嫁接后,每接穗只萌發(fā)一個粗壯的新梢,生長壯實、整齊,且成活率顯著提高。
二、在芽接中易出現(xiàn)的問題
1.嫁接后解綁不及時。一般芽接的時期為砧木達一定粗度,接穗上的芽飽滿即可進行,時間為6~8月。嫁接時間早的,成活后(接后10天所留的葉柄一觸即掉)應及時解除綁縛的塑料條,否則隨砧木的加粗塑料條易陷進砧木內(nèi),造成接芽死亡,使嫁接成活率降低。去年我縣一些育苗戶就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
正確的做法是:如果當年不解塑料條,嫁接的時間應掌握在砧木、接穗形成層接近停止活動(即不離皮)時,在8月20日左右進行,這時芽接的當年可不解除綁縛的塑料條,于第二年剪砧時一起除掉,減少用工,便于掌握。
2.塑料條的纏法不合理。一般的書籍、資料對嫁接時塑料條的綁縛方法未做描述,只介紹“用塑料條綁嚴,綁緊”,實際操作時,有的人從上往下纏,有的人從下往上纏。不管怎樣纏,成活率并沒有什么差別,對于及時解綁的兩種纏法都可,但是對于解綁不及時的,從下往上纏比從上往下纏要好。因為多數(shù)束縛生長的都是最后綁的一下,綁在芽上面的比綁在芽下面的對接芽的束縛要輕,對接芽的影響就小。每年都出現(xiàn)一些因綁縛塑料條未及時解綁束縛砧木生長,造成成活率較低的育苗戶。
正確的做法:建議操作時塑料條從下往上纏,最后綁在芽的上邊3~4厘米處。這樣的好處一是不束縛接芽,二是培育速生苗和嫁接晚當年不解塑料條的,可在剪砧時將塑料條剪斷,塑料條可自行脫落,省去解塑料條的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