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從采摘鮮葉開始,到可以品飲,只需二、三十個小時,一旦進入倉庫存放,則要數年、十數年甚至是數十年的時間。從文字來講,只是簡單問題,但這一位之變,卻讓普洱茶的品質以及價值的展現,有著顛覆性的改變。為什么說是顛覆性的呢?因為這里邊存在太多不可預見性了??刹皇菃??很多年前不經意買了幾件勐海茶廠的7542,若干年后,更不經意地就掙了一大筆。當時真有點如在夢中的感覺,后來經營茶葉的朋友告訴我,普洱茶這東西,新產品價錢不高,買回去存放個三五七年就能掙不少了。于是,時不時買點茶葉存放起來,就成了我日常生活中的高級享受了。開始只買名牌產品,后來兼收名山古樹,其參與程度全然是個專業(yè)人士。不過,像這種只有“專業(yè)”的投入,卻欠缺對茶葉的充分理解的行為,其結果相信大家會不言而喻。如果用古語“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作上聯的話,那以我這段投資茶葉的經歷,可以對上下聯:茶可令富也可使貧。
作為投資本來就具有風險,況且近兩年總體上經濟都在回落,產品價格出現漲跌是正常的現象,對于這種局面,誰都無能為力。但遺憾的是,由于茶葉存放不適當,造成其價值不升反降。出現這樣后天的人為問題,就真的是很可惜了?;谇心w之痛,決定一探存茶之究竟。
時間來到2015年的初春,在朋友的介紹下,買了一本由云南普洱茶收藏協(xié)會副會長楊中躍老師著的《新普洱茶典》。認真閱讀之后,覺得里面的內容很豐富,特別是對普洱茶的存放以及后發(fā)酵的問題,作了很詳細的論述。剛好這時我們準備去云南,經朋友聯系后,我們決定去拜訪楊中躍老師,以便深入領略其藏茶的心得……
半個月后,我們一行四人駕車從昆明進入普洱市,在楊中躍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他的工作室。剛進門,一股濃烈的茶葉氣息撲面而來……隨著品茗的開始,話題很快進入此行的重點------如何儲存普洱茶。
楊老師為我們呈現了他幾年所做的幾個試驗標本:(一)開放式自然通風存放,(二)封閉式人為通風存放,(三)真空式絕不通風存放。逐一品嘗中發(fā)現:標本(一),茶葉沖泡后湯色紅變程度很高,熟化過快,原有的香氣基本消失,茶味淡且口腔不生津,喝了幾杯后喉嚨發(fā)干。基于此等表現,一致給出差評。標本(二),茶湯紅變程度適中,熟化正常,香味保持很好,茶味由淡變濃,隨后生津潤喉。全體好評!標本(三),茶葉沖泡時受水過慢,茶湯紅變程度非常高,熟化特快,但其香氣高揚,茶味很正且濃淡適中,略有生津但喉韻不佳。中評。從云南回來后,我把存放茶葉的倉庫其相對濕度,控制在70%以內。約半年后,我們進入倉庫時所聞到的茶葉香味明顯增加。
今年的初夏,受朋友之約來到東北。自鋼鐵之城鞍山,到奧迪之都長春,最后在茶友的邀請下,踏進了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本想著,既然盛情難卻,就舊地重游一番吧,加上大連的海鮮美食也是相當誘人的。不曾想到,這個行程還收獲頗豐:在與茶友品茶中發(fā)現,這里的水非常好,特別能吸引茶葉果膠的溶出。另外,這里的氣候極其適合普洱茶的存放。那天,我們喝了好幾款2005到2012年的普洱茶,除了兩款滾筒烘青的之外,其他的都有出乎意料的好表現。享受之余真羨慕當地茶人的幸福呀!臨走時,茶友把我評價很高的那個沱茶贈與我?guī)讉€。這正合本意,謝謝了!!
自從發(fā)現了北方存茶的效果后,我著手收集分別存放在昆明、大連、東莞的,同年同款茶葉來對比。結果是:昆明、大連兩者相差不遠,其優(yōu)點是香氣很高,但昆明倉的口腔滋潤度略低于大連倉。至于東莞倉,香氣明顯比前兩者要低,不過茶味以及口腔滋潤度都比前兩者要好。
綜合以上種種因數,本人認為,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最恰當的是:新茶的前三到五年,存放在昆明或北方這些氣候干燥的地方,其目的是更好地保存茶葉的香氣。之后轉移到廣東等,空氣濕度稍大的地方,以便讓茶葉吸收少量滋潤的空氣,如此一來,就能達到優(yōu)劣互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