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選擇:宜選擇早熟、短蔓類型的品種,如早青一代、濰早1號、灰采尼、奇山2號、纖手等品種。
育苗
一、苗床準備在大棚內建造苗床,苗床為平畦,寬1.2米、深10厘米。育苗用營養(yǎng)土可用肥沃大田土6份,腐熟圈肥4份,混合過篩。每立方米營養(yǎng)土加腐熟搗細的雞糞15千克、過磷酸鈣2千克、草木灰10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3千克)、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充分混合均勻。將配制好的營養(yǎng)土裝入營養(yǎng)缽或紙袋中。裝土后營養(yǎng)缽密排在苗床上。
二、播種期越冬茬西葫蘆播種期為10月上、中旬。
三、種子處理每666.7平方米需種子400~500克。播種前將西葫蘆種子在陽光下曝曬幾小時并精選。在容器中放入55~60℃的溫水,將種子投入水中后不斷攪拌15分鐘,待水溫降至30℃時停止攪拌,浸泡3~4小時。浸種后將種子從水中取出,攤開,晾10分鐘,再用潔凈濕布包好,置于28~30℃下催芽,經1~2天可出芽。
四、播種70%以上種子“出芽”時即可播種。播種時先在營養(yǎng)缽(或苗床)灌透水,水滲下后,每個營養(yǎng)缽中播1~2粒種子。播完后覆土1.5~2.0厘米厚。再在覆土上噴灑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防治地下害蟲。
五、苗床管理播種后,床面蓋好地膜,并扣小拱棚。出土前苗床氣溫,白天28~30℃,夜間16~20℃,促進出苗。幼苗出土時,及時揭去床面地膜,防止徒長。出土后第一片真葉展開,苗床白天氣溫20~25℃,夜間10~15℃。第一片真葉形成后,白天保持22~26℃,夜間13~16℃。苗期干旱可澆小水,一般不追肥,但在葉片發(fā)黃時可進行葉面追肥。定植前5天,逐漸加大通風量,白天20℃左右,夜間10℃左右,降溫煉苗。
定植
一、整地、施肥、做壟每666.7平方米施用腐熟的優(yōu)質圈肥5~6立方米、雞糞2000~3000千克、磷酸二銨50千克,還可增施餅肥,每666.7平方米150千克。將肥料均勻撒于地面,深翻30厘米,耙平地面。施肥后,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扣好塑料薄膜。定植前15~20天,用45%百菌清煙劑每666.7平方米1千克熏煙,嚴密封閉大棚進行高溫悶棚消毒10天左右。起壟種植,種植方式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大小行種植,大行80厘米,小行5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666.7平方米2000~2300株;另一種方式是等行距種植,行距60厘米,株距50厘米,每666.7平方米栽植2200株。按種植行距起壟,壟高15~20厘米。
二、定植仔細從苗床起苗,在壟中間按株距要求開溝或開穴,先放苗并埋入少量土固定根系,然后澆水,水滲下后覆土并壓實。栽植深度不要太深。定植后及時覆蓋地膜,栽培壟及壟溝全部用地膜覆蓋。
定植后管理
一、溫度調控
緩苗階段不通風,密閉以提高溫度,促使早生根,早緩苗。白天棚溫應保持25~30℃,夜間18~20℃,晴天中午棚溫超過30℃時,可利用頂窗少量通風。緩苗后白天棚溫控制在20~25℃,夜間12~15℃,促進植株根系發(fā)育,有利于雌花分化和早坐瓜。坐瓜后,白天提高溫度至22~26℃,夜間15~18℃,最低不低于10℃,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營養(yǎng)積累和瓜的膨大。溫度的調控措施主要是按時揭蓋草苫、及時通風等。深冬季節(jié),白天要充分利用陽光增溫,夜間增加覆蓋保溫,在覆蓋草苫后可再蓋一層塑料薄膜。清晨揭蓋后及時擦凈薄膜上的碎草、塵土,增加透光率。還可在后立柱處張掛鍍鋁反光幕以增加棚內后部的光照。
二、植株調整
1、吊蔓 對半蔓性品種,在植株有8片葉以上時要進行吊蔓與綁蔓。田間植株的生長往往高矮不一,要進行整蔓,扶弱抑強,使植株高矮一致,互不遮光。吊蔓、綁蔓時還要隨時摘除主蔓上形成的側芽。
2、落蔓 瓜蔓高度較高時,隨著下部果實的采收要及時落蔓,使植株及葉片分布均勻。落蔓時要摘除下部的老葉、黃葉。去除老黃葉時,傷口要離主蔓遠一些,防止病菌從傷口處侵染。
3、保果 冬春季節(jié)氣溫低,傳粉昆蟲少,西葫蘆無單性結實習性,常因授粉不良而造成落花或化瓜。因此,必須進行人工授粉或用防落素等激素處理才能保證坐瓜。方法是在上午9~10時,摘取當日開放的雄花,去掉花冠,在雌花柱頭上輕輕涂抹。還可用30~40ppm的防落素等溶液涂抹初開雌花花柄。
三、肥水管理定植后根據(jù)墑情澆一次緩苗水,促進緩苗。緩苗后到根瓜坐住前要控制澆水。當根據(jù)瓜長達10厘米左右時澆一次水,并隨水每666.7平方米追施磷酸二銨20千克或氮、磷、鉀復合肥25千克。深冬期間,約15~20天澆一次水,澆水量不宜過大,并采取膜下澆暗水。每澆兩次水可追肥一次,隨水每666.7平方米沖施氮、磷、鉀復合肥10~15千克,要選擇晴天上午澆水,避免在陰雪天前澆水。澆水后在棚溫上升到28℃時,開通風口排濕。如遇陰雪天或棚內濕度較大時,可用粉塵劑或煙霧劑防治病害。2月中、下旬以后,即間隔10天~12天澆一次水,每次隨水每666.7平方米追施氮、磷、鉀復合肥15千克或腐熟人糞尿、雞糞300千克。植株生長后期葉面可噴灑光合微肥、葉面寶等。
四、co2施肥冬春季節(jié)因溫度低,通風少,若有機肥施用不足,易發(fā)生二氧化炭虧缺,可進行二氧化碳施肥,以滿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常用碳酸氫銨加硫酸反應法,碳酸氫銨的用量,深冬季節(jié)每平方米3~5克,2月中、下旬后每平方米5~7克,使室內二氧化碳的濃度達到1000ppm左右。
五、采收西葫蘆以食用嫩瓜為主,開花后10~12天,根瓜達到250克采收,采收過晚會影響第二瓜的生長,有時還會造成化瓜。長勢旺的植株適當多留瓜、留大瓜,徒長的植株適當晚采瓜;長勢弱的植株應少留瓜、早采瓜。采摘時要注意不要損傷主蔓,瓜柄盡量留在主蔓上。
病蟲害無公害防治
一、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種類西葫蘆的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細菌性葉枯病及生理性病害等,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虱、紅蜘蛛、美洲斑潛蠅等。
二、無公害綜合防治技術應掌握不同栽培環(huán)境下的各種病害發(fā)生規(guī)律,采用以抗病品種和培育無病壯苗為基礎,注意設施內和田間通風、透光,降低空氣濕度、加強肥水管理,結合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的綜合技術。還應避免重茬,與菠菜、韭菜、甘藍等輪作可減輕美洲斑潛蠅的危害。
1、選用抗病品種 早青一代、奇山2號、纖手、濰早一號、天津25等較抗病毒病和白粉病。
2、培育無病壯苗
(1)用無病種子和進行種子消毒。從無病留種田采種,種子消毒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鐘,水沖洗后播種,或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種30分鐘,用清水沖洗,晾干后播種。
(2)用無病土育苗或進行苗床土壤消毒。選用無病新土或消毒土壤作營養(yǎng)缽育苗。苗床土壤處理,采用50%多菌靈或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每平方米用量5~10克。
(3)加強苗床管理。夏秋季用防蟲網或遮陽網覆蓋育苗,以防蚜蟲等為害和傳播病毒病。播種密度不宜過大,子葉期分苗或進行嫁接,并適當通風,防止幼苗徒長。
3、實行科學的田間管理
(1)清理田園,去除殘枝敗葉,燒毀或深埋,鏟除田邊雜草,施基肥后深翻土壤30厘米,以減少菌源。
(2)采用高畦栽培,并覆蓋地膜,冬季采用微滴灌或膜下暗灌技術,保護地設施栽培采用消霧型無滴膜,加強棚室內溫濕度調控,適時通風,適當控制澆水,澆水后及時排濕,以控制病害發(fā)生。
(3)及時吊蔓,發(fā)現(xiàn)病葉、病瓜和老葉應及時摘除,攜出田外深埋。露地西葫蘆應適時中耕除草,疏松土壤。
(4)保護地西葫蘆溫濕度管理。日光溫室和大棚西葫蘆要求葉面不結露或結露時間不超過2小時。上午日出后使棚室溫度控制在25~30℃,最高不超過33℃,濕度應為75%左右。午前至下午放風,溫度降至20~25℃,濕度降至70%左右,傍晚閉棚,夜間至清晨早低溫度可降至11~12℃,如氣溫達到13℃以上可整夜通風,以降低棚室內濕度。澆水應在晴天上午進行,澆后閉棚,使溫度升至35~40℃,悶1小時后緩慢放風。遇連陰雨,應控制澆水。
(5)在農事操作中應將病株與健株分開進行,以免傳播病毒,或在病株上操作后用肥皂水洗手,再在健株上操作。
4、生物措施防治
(1)保護地內設置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美洲斑潛蠅等,也可釋放麗蚜小蜂控制白粉虱。
(2)可選用1%農抗武夷菌素150~2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使用2%菌克毒克(寧南霉素)200~250倍在發(fā)病初期防治病毒?。挥?.9%蟲螨克乳油3000倍防治葉螨,兼治美洲斑潛蠅;用72%農用鏈霉素4000倍和新植霉素4000倍防治細菌性葉枯病。
5、化學藥劑防治
(1)保護地防治白粉病可選用45%百菌清煙劑666.7平方米用250克,或5%百菌清粉塵劑666.7平方米用1千克;防治灰霉病可用6.5%萬霉靈每666.7平方米用1千克。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可選用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8%灰霉克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用防落素等蘸花時,在藥液中加入0.1%的50%速克靈、28%灰霉克可減輕灰霉病的發(fā)生;利用50%琥膠肥酸銅(dt)可濕性粉劑400倍液或25%青枯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細菌性葉枯病。
(2)在病毒病發(fā)病初期,可用1.5%植病靈6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菌毒清水劑200~300倍液或高錳酸鉀1000倍液與愛多收60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
(3)防治蚜蟲、美洲斑潛蠅可用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2.5%天王星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或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