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年的審查圖紙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建筑電氣設計中一些容易忽視和混淆的問題,分述如下。
1共用接地電阻值問題
在現(xiàn)代建筑電氣設計中,各種接地系統(tǒng)實際上難以真正分開,所以在設計中往往將各種接地系統(tǒng)共用一個接地體。對于共用接地電阻值,有一些設計人員認為:防雷接地和其它接地系統(tǒng)(重復接地、設備接地)共用接地體,由于沒有弱電機房,因此共用接地電阻4q,就能滿足要求。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并且違反規(guī)范。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guī)范》(jgj/t16-92),(以下簡稱《民規(guī)》),第14.7.4.3條中規(guī)定:電子設備接地宜與防雷接地系統(tǒng)共用接地體,但此時接地電阻不應大于1q。眾所周知,現(xiàn)代建筑中存在著如電腦、電視機等大量電子設備,這些電子設備通過保護接地系統(tǒng)的重復接地與共用接地體相連。所以為保證安全,筆者認為,包括重復接地、防雷接地的共用接地電阻值不應大于1q。這個要求在實際操作中,也較容易做到,因現(xiàn)在較多地利用建筑物的基礎鋼筋作為接地體。
2防雷引下線引出線和利用鋼筋問題
《民規(guī)》第12.8.6條規(guī)定:“利用建、構筑物鋼筋混凝土中的鋼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時,其上部(屋頂上)應與接閃器焊接,下部在室外地坪下0.8~1in處焊出一根d12mm或40mm×4mm鍍鋅導體,此導體伸向室外距外墻皮的距離宜不小于lm,并應符合下列要求:①當鋼筋直徑為16mm及以上時,應利用兩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②當鋼筋直徑為10mm及以上時,應利用四根鋼筋(綁扎或焊接)作為一組引下線。規(guī)范說得明確具體,但筆者發(fā)現(xiàn)卻有一些設計人員對此忽視,在圖中沒有任何表示或表示不全,對此應當引起重視。
3防雷計算問題
《民規(guī)》對建筑物防雷分級的規(guī)定,分為三級。實際工程中,設計人員接觸到的是大量的三級防雷建筑物。三級防雷標準中用得較多的有兩條,第12.2.3.1條:當年計算雷擊次數(shù)≥0.05時,或通過調查確認需要防雷的建筑物;第12.2.3.2條:建筑群中最高或位于建筑群邊緣高度超過20m的建筑物。
顯然,確定一個建筑物是否需要進行三級防雷時,應先按第12.2.3.1條計算。但在實際設計中,有人只簡單地按第12.2.3.2條進行選擇,這就易使一些本應進行防雷設計的建筑物,沒有進行防雷設計。建筑物年計算雷擊次數(shù)ⅳ的經(jīng)驗公式為:
可見,建筑物的年計算雷擊次數(shù)不僅與建筑物的體積有關,而且更與當?shù)乩妆┤諗?shù)有關。例如:一個底面積為40m×15m的建筑物,如果處于全國最高雷暴日數(shù)(120.8)的云南省景洪縣和全國最低雷暴日數(shù)(2.3)的青海省格爾木市,用上述公式驗算,發(fā)現(xiàn):在景洪縣該建筑物低至5m也應進行防雷(>0.05);而在格爾木市,高達475m才應進行防雷。
故在確定某個建筑物是否要進行三級防雷設計時,應用經(jīng)驗公式判定。
4樹干式供電干線中途變截面問題
樹干式供電是最常見的供電方式,即在一根供電干線上并接若干個負荷。對于供電干線截面,有的設計人員出于經(jīng)濟的考慮,在供電干線的后半段減少截面,即變截面。這種作法是違反規(guī)范和不安全的。
《民規(guī)》第8.6.2.4條規(guī)定:在線芯截面減小或分支處,只有符合以下兩點才允許不裝設短路保護:①上一級線路的保護電器已能有效地保護的線路;②電源側裝有額定電流不大于20a的保護電器所保護的線路。
在實際設計中,供電干線電流一般都大于20a。另外,由于條件限制,設計人員并不會對上一級保護電器的有效性進行驗算。
因此筆者認為,為保證供電系統(tǒng)的安全可靠,設計人員不要盲目對樹干式供電干線變截面。
5導線截面的選擇問題
導線截面的選擇是建筑電氣設計人員最常見的工作。從電工手冊可以查到導線在25~c、30~c、35℃、40℃4種溫度下的載流量。導線的載流量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溫度越高其載流量應越低。因此,離開溫度談導線載流量是沒有意義的。在實際設計中,有的設計人員忽視了溫度影響導線載流量這一問題,而是按照導線在25't12時的載流量進行選擇,這造成在高溫環(huán)境下,導線過載,導線與保護開關不匹配,留下了發(fā)生電氣故障的隱患,甚至引起嚴重后果。
有鑒于此,筆者認為一般地區(qū)應按照環(huán)境溫度35℃載流量選擇導線,特別炎熱的地區(qū)應按照40~c進行。
6消防線路敷設問題
筆者在有些電氣設計圖紙中發(fā)現(xiàn):消防線路穿塑料管(pvc)進行保護,并從吊頂內走線。《民規(guī)》第24.8.5條規(guī)定:消防聯(lián)動控制,自動滅火控制、通訊、應急照明及緊急廣播等線路,應采取穿金屬管保護,并宜暗敷設在非燃燒體結構內,其保護層厚度不應小于3era。當必須明敷時,應在金屬管上采取防火措施。
筆者認為,設計人員應對《民規(guī)》該條文有足夠的重視,在實際操作中,凡是新設計的建筑,其消防線路一律穿金屬管保護并從現(xiàn)澆板內、墻內等處走線。而在改造工程中,由于條件限制,不能暗敷設時,應對保護鋼管采取防火措施,如刷防火涂料等。
7在消防控制室手動控制消防水泵、防煙、排煙風機的問題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s0116-98(以下簡稱《火規(guī)》)第6.3.1.2條規(guī)定:消防水泵、防煙、排煙風機等重要消防裝置的啟??刂疲舨捎每偩€編碼模塊控制時,還應在消防控制室設置獨立于總線的專用控制線路,能手動直接控制。
在實際設計中,已實現(xiàn)對于上述設備通過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中的總線編碼模塊進行自動控制,因為各廠家的產(chǎn)品樣本中已包括此內容。但對于規(guī)范要求的手動控制,在設計中有被忽視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一些設計人員認為,既然有了自動控制,手動控制就沒有必要,而對規(guī)范基于消防水泵等設備在防火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而作出這樣的規(guī)定重視不夠。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將總線編碼模塊控制線路,從消防控制室送至消防水泵控制柜(如定型產(chǎn)品xf906型)。另一方面,將消防水泵控制柜中已有的消防水泵啟動、停止的控制線路引至消防控制室(這些線路決不能省略)。防煙、排煙風機的控制類同。
8防火卷簾門控制問題
對防火卷簾控制,《民規(guī)》第24.6.3.1條中規(guī)定,一般在電動防火卷簾兩側設專用的感煙及感溫兩種探測器,聲、光報警信號及手動控制按鈕。電動防火卷簾應采取兩次控制下落方式,第一次由感煙探測器控制下落距地1.5m處停止;第二次由感溫探測器控制下落到底。
在審圖過程中,筆者發(fā)現(xiàn)一些圖紙缺少這方面的內容,沒有設置專用探測器,或者只單側設置探測器,或者缺少手動控制按鈕以及聲光報警器。
9常開防火門自行關閉的功能
《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以下簡稱《高規(guī)》),第5.4.2條規(guī)定:常開的防火門,當發(fā)生火災時,應具有自行關閉和信號反饋的功能。
這一問題也易被忽視。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首先是建筑專業(yè)設計人員應選定相應的具有自行關閉功能的防火門。電氣設計人員可以通過總線編碼模塊對其進行關閉控制和信號反饋。
10非消防電源的切除問題
《民規(guī)》24.6.5.1條規(guī)定:火災確認后,應能在消防控制室或配電所(室)手動切除相關區(qū)域的非消防電源。
火災確認后,切除非消防電源是為了防止事故擴大。具體的實施辦法是,在相關非消防電源回路上的斷路器加裝分勵脫扣器,并通過總線編碼模塊實施切斷操作。
筆者在有些圖紙中發(fā)現(xiàn),有的未考慮這方面的內容。有的在火災報警系統(tǒng)圖中有要切除的非消防電源的內容,但在平面圖中卻沒有相應的控制模塊和電氣線路,或在斷路器上沒有加裝分勵脫扣器,不一而足。
11在消火栓處直接啟動消防水泵問題
《高規(guī)》7.4.6.7條規(guī)定,臨時高壓給水系統(tǒng)的每個消火栓處應設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按鈕。并要求顯示消火栓按鈕的工作部位。
目前,在實際設計中普遍采用的作法是,消火栓按鈕的啟動信號通過總線傳至消防控制室,并在消防控制室通過總線編碼模塊對消防水泵的啟停進行控制。筆者認為這種作法不能滿足在消火栓處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規(guī)范要求。
所以,筆者認為,除了在消防控制室能控制消防水泵外,在每個消火栓處還應另外敷設直接啟動消防水泵的線路,直引至消防水泵控制箱。并將啟動信號通過總線傳至消防控制室。另外,需要注意一點,為了安全,消火栓控制按鈕回路應采用50v以下的安全電壓按鈕。
l2其它問題
除了上述問題,還有一些有悖于現(xiàn)行規(guī)范的問題:
a.塑料管在吊頂內敷設。
b.由于在設計中沒有考慮感煙或感溫探測器的保護半徑,致使被保護面積存在保護死角。
c.消防廣播線路與其它線路同管。
d.吊扇安裝高度低于2.5m。
e.走道末端最后一個火災廣播揚聲器距墻大于8m。揚聲器功率小于3w。
f.鄰近的火災報警按鈕大于25m。
g.疏散指示燈安裝高度大于1i'll,間距大于15m。
h.應急燈的照明時間小于1小時。
i.消防雙路電源沒有在末端切換。
j.燈具開關安裝高度高于1.3m。
k.漏電開關的動作電流值選擇不妥當,偏大或偏小。偏大不易動作,偏小則易誤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