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古茶山的版圖上,最經得起拷問的古茶山要數易武古茶山。從茶樹種植面積或古茶樹數目來看,易武古茶山名列古六大茶山之首;從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來看,易武古茶山的生態(tài)位居云南茶區(qū)首榜。易武古茶山也因小產區(qū)眾多,名茶林立,在界內素有“七村八寨”之說,同時,該茶山亦是西雙版納茶區(qū)瀾滄江以內產茶村寨為數最多的一座古茶山。
圖為:從丁家寨瑤族下寨前往彎弓古茶園的山路
在業(yè)內談及諸如“什么樣的普洱茶才是真正的好茶”此類話題時爭議頗大,這類話題所涉及到的相關人士,如茶農、茶商、消費者等,皆有各自的標尺。但言及以“香柔水甜”為特點的易武茶,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那么,易武茶的品質如何?2017易武茶價格及春茶產量又如何?在當下的普洱茶市場或消費圈內,為何說易武茶是普洱茶愛好者的最終歸宿呢?
圖為:彎弓古茶園
近年來,隨著易武古茶山各村寨的“交通網線”開通與改善后,易武茶的名聲再次崛起,特別是2017年的鮮葉、曬青毛茶價格,其漲幅度高達30-50%不等,部分名山頭茶甚是掀起“搶購鮮葉”的熱潮。在易武古茶山眾多小產區(qū)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村寨,名氣較大的古茶園如丁家寨彎弓、刮風寨茶王樹、張家灣一扇磨以及瑤區(qū)銅箐河等。
就易武古茶山彎弓茶區(qū)來看,目前,茶園歸由易武鎮(zhèn)曼乃行政村丁家寨瑤族下寨養(yǎng)管、采摘。據茶農李先生介紹,該茶園經相關部門按戶數平均分配下寨的茶農手中。因此,瑤族下寨的每戶人家均有彎弓茶園的古茶樹,以及古茶樹養(yǎng)管、采摘權,每年的彎弓古茶春茶產量約為一噸,每戶人家可出產彎弓古樹茶僅二十余公斤的量。
圖為:彎弓古茶園樹
據介紹,易武丁家寨目前分為四個寨子,兩個漢族寨、兩個瑤族寨。瑤族寨又分為瑤族上寨和瑤族下寨,兩寨居民均屬瑤族居民?,幾逭?、下兩寨均為搬遷寨,于2001年前同屬一個寨子,即瑤族老寨,因交通不便,水電不通等緣故,后經搬遷,一部分人家搬遷至如今的曼乃行政村丁家寨自然村瑤族下寨,另一部分搬遷至與瑤族下寨相隔約一公里路程遠的,即如今的丁家寨自然村瑤族上寨。其中,瑤族下寨共有50戶人家,含李姓、盤姓、鄧姓三姓人家,以李姓人口最多。
圖為:彎弓古樹茶芽葉
從近年的行情來看,以“小產區(qū)”古樹茶走熱市場的易武茶,加之每一個“小產區(qū)”又各有風味,頗受普洱茶愛好者的追捧。從我們實地走訪的彎弓古茶園來看,茶樹以古樹、中樹居多,其中幾株最大的被當地茶農采制成古樹單株的樣本“彎弓古樹茶”。只可惜,這樣的古樹單株樣品茶,可望而不可“嘗”,很多江湖老茶客不但嘗不到,甚至望不到,價格也高不可攀。據茶農透露,這樣的產量很少,最大的一株古樹單株春茶,也僅有一公斤左右的干毛茶。
圖為:2017年彎弓古樹茶的外觀色澤
此外,在與瑤族下寨彎弓古茶園隔彎弓河對望的白茶園,在價格上兩者相差不大,但在品飲口感上彎弓茶的茶質略勝一籌。然而,在品質上略輸彎弓茶的白茶園,由于古茶樹數目少,加之產量小等緣故,在市場上仍是供不應求。從整個白茶園的古茶樹數目來看,數目較為稀少,以大茶樹居多,其管理、采摘權目前屬瑤族寨上寨所有。
圖為:2017年彎弓古樹茶的湯色、葉底
“今年,白茶園的第一波古樹鮮葉價在900-1000元人民幣每公斤,而彎弓的,比這價格還貴一些。”據悉,在易武丁家寨茶區(qū)內,遙遙領先最高茶價的山頭茶要數彎弓茶。“2016年的臺地茶、小樹茶的鮮葉價格就在80-100元每公斤,古樹茶鮮葉價格最低價也能賣個1000元每公斤。”除彎弓茶、白茶園茶外,丁家寨瑤寨第二價高者要數丁家老寨的茶園茶。
隨茶市行情升溫變暖、茶價上漲等諸多因素下,近年來,云南古茶園古茶樹也隨之受到“牢獄”之災。在每年春茶季前后時間段,全國各地的茶商、茶客如“蜂”而至,以及相關茶企組織的“茶山游”活動等,欲將古茶樹困在以人體筑造的“牢獄”之中,使之危在旦夕,呼吸急促,甚至無氣可吸,2017年最為嚴重。據悉,相關部門為加強古茶樹、茶園的保護,比如在每年春茶季期間采取“封路”措施,謝絕前來收茶或是朝拜古茶樹真容的茶商、茶人到茶園觀看,易武古茶山的彎弓古茶園、白茶園古茶園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