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聞:"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quot;可往往很多人卻把后兩句給忘了……出自《論語·述而》的原文為"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quot;
并非只有在講臺上的人才是我們的老師,所有影響過、教育過、指導(dǎo)過我們的人或事物,都可以是師表,唐代韓愈的《師說》就有非常精道的解析。
人間本無茶,然"茶"卻更早于人而隱顯在天地草木間……茶之所以成為人間飲食,皆因古人歷練了千秋百代的經(jīng)驗和智慧。
以茶為師,是為有用之道。茶之初,驕陽下,黃土上,草木紛繁,隱于荒蕪,顯于青蔥……如若不器,何以成食?何以成茶?
以茶為師,是為有為之道。茶生于草木,方土異同分百味,世道熙攘成百效,隱于有為,顯于無畏,人與茶,有所為有所不為,無需糊涂犧牲人身健康。
以茶為師,是為有善之道。茶之善,首善無傷,再善養(yǎng)命,三善滌心,隱于善因,顯于善果,有害何以傳承?毒身何以繼續(xù)?無安何以修心?
以茶為師,是為有智之道。人成就茶,淵源于因果知遇,茶成就人,終結(jié)于智慧機(jī)遇,隱于大智,顯于若愚,浮沉于世俗的,終將有時間的長度來衡量。
以茶為師,是為有益之道。茶始人間,因養(yǎng)人命,茶之為茶,終將舍身成仁,人自當(dāng)?shù)靡庀?,隱于見識,顯于利益,終究是入身之物,就是百年人生的尺寸。
以茶為師,發(fā)現(xiàn)隱顯:人與茶的進(jìn)化,是空間的寬度和時間的長度。千秋茶事,相對于百年人生,"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去則傾。"
以茶為師,發(fā)現(xiàn)隱顯:茶之師道,善養(yǎng)人命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以茶為師,發(fā)現(xiàn)隱顯: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作為茶品的最終飲食者,前因皆可以選擇,后果必定是自受,適者生存,最講究把盞暢飲的時間長度。
以茶為師,還發(fā)現(xiàn)什么?有品者,來暢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