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清風藤是清風藤科清風藤屬的常綠木質藤木, 在產區(qū)黔西南州以其根、莖、枝、葉入藥。其枝、葉入藥對治療病毒性肝炎有較好的療效, 作為民間驗方已在當地醫(yī)院的臨床上使用。除治療肝炎外, 小花清風藤的根、莖、枝入藥還有袪風除濕、消炎止痛, 治療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功效。幼枝葉也可開發(fā)作為飼料植物, 用于養(yǎng)牛、養(yǎng)豬及養(yǎng)羊等。小花清風藤野生資源由于掠奪式采挖已急劇減少, 急需人工種植, 實現可持續(xù)利用, 以滿足市場需求?,F將其研究技術工作總結如下:
1 . 苗木培育
1. 1 . 育苗地選擇育苗地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水源條件好、灌溉方便、交通條件好的地方。此外, 還要求土壤無污染, 大氣質量高, 水質好的環(huán)境, 地下水位1. 2 mm 以下, 土壤ph 值6~ 8。1. 2 . 整地與作床整地應深翻打細, 揀出雜物及石塊, 作成寬1~ 1. 2 m 的床面, 長度2~ 5 m。
1. 3 . 扦插育苗
小花清風藤苗木培育可以采用種條扦插育苗和種子育苗兩種方法, 以種條扦插育苗為主, 以種子育苗為輔。
1. 3. 1 . 插條處理. 小花清風藤種條皮部和節(jié)部均可生根, 種條扦插后20 d 左右開始發(fā)芽, 120 d 左右確定是否成活。種條宜采集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危害、枝葉茂盛、生長發(fā)育良好的1~ 2 年生木質化枝條,春、夏、秋、冬四季均可采集, 采條粗度0. 4~ 1. 2 cm。將無破條、無蟲害的枝條, 截成20~ 30 cm 長的插穗,上部剪成平口, 下部剪成斜口或馬耳形, 每50~ 100 根1 捆。插穗下端5 cm處浸入..荼乙酸水溶液中浸泡2~ 3 h。亦可直接用清水浸條后扦插。
1. 3. 2 . 扦插方法.
在已準備好的苗圃地, 按株行距15 cm . 15 cm 進行扦插, 插完后用遮光網遮陽或拱棚遮陽, 并將苗床澆透水。每667 m2扦插3 萬~ 4 萬根插條, 可生產合格苗1 萬~ 2 萬株。
1. 3. 3 . 苗圃管理
. 天氣連續(xù)干旱7 d 以上、土壤較為干燥時灌1 次水。當雜草較為密集, 高2 ~ 3 cm時需要適時除草。除草的原則是. 除小、除早、除好.。對病蟲害以預防為主, 適時觀察, 量少時采用人工防除。
1. 4 . 種子育苗
1. 4. 1 . 種子采集和處理
小花清風藤種子成熟期不一致, 從6 月中下旬到11 月均有種子成熟。將采集到的果實置于陰涼環(huán)境下涼2~3 d, 待果皮開始皺縮時, 即可將果實放于水中搓洗, 將果皮和果汁淘凈即得到純凈的種子。小花清風藤成熟果實千粒質量約450~ 500 g , 鮮種子千粒質量55~ 60 g, 鮮果實出種率13%左右。
1. 4. 2 . 播種.
將圃地翻耕整細, 拉廂, 之后將處理好的小花清風藤種子均勻撒播于廂面上, 種子間距為1 cm, 種子上面須蓋1 層0. 5~ 1 cm細土, 土上蓋5 cm 稻草, 澆透水。以后隨時觀察, 稻草全干后即需澆水。
1. 4. 3 . 幼苗期管理.
播種后經常保持床面濕潤而不積水。7 月初播種, 8 月初有小苗出土, 小苗出土后須即時揭去稻草, 搭上蔭棚, 只要濕度保證, 一般1 個月左右苗可出齊,小花清風藤苗圃出芽率50% 左右。苗出齊后進行正常苗圃管理, 到9月下旬, 幼苗已有5 ~ 7 枚真葉, 苗高6 cm, 抗逆性增強, 此時氣溫已開始下降, 選陰天或小雨天揭去遮陽材料, 并繼續(xù)除草, 再需施肥。
1. 4. 4 . 小苗移植
. 7 月初播種后,經過近5 個月的精心管理, 到11 月下旬, 苗高可達14 ~ 15 cm, 地徑0. 4~ 0. 5 cm, 多數苗木已木質化,頂端停止生長。此時可選晴好天氣進行移植, 移植株行距10 cm .15 cm, 每667 m2 移植30 000 余株。移植后即澆透水, 并設置塑料小拱棚, 以防霜凍。移植后, 由于氣溫低, 苗木生長緩慢, 管理工作較少,只要注意防止人畜破壞即可。
1. 4. 5 . 移植苗管理.
翌年3 月, 氣溫回升, 選晴好天氣, 揭去塑料棚,清除苗床雜草, 用0. 5% 尿素溶液澆施, 1 月1 次。其間, 若發(fā)現病蟲害,要及時噴藥防治。這段時間, 由于春旱嚴重, 每隔20 d 要灌溉1 次。6月中旬, 苗高可達40 cm 以上, 地徑在0. 6~ 1 cm 之間。此時正值雨季, 可移植上山造林, 以保證較高的成活率。
1. 4. 6 . 苗木出圃
. 經過1 年半左右時間的培育, 苗木已進行二次抽藤, 新藤長多在30 cm 以上, 新藤粗多在4 mm 以上, 最粗可達15 mm,種條上已發(fā)育根系2~ 5 層, 苗木多具2~ 5 條粗根, 細根亦發(fā)育良好。追蹤調查, 苗木出圃造林成活率達80% 以上。
1. 4. 7 . 包裝運輸.
苗木根系沾泥漿每50 株1 捆, 裝入草袋或尼龍編織袋, 袋下部填入少許鋸沫或谷殼,灑水捆好。外掛標簽, 寫明苗木品種、規(guī)模、數量、出圃日期、產地、具備苗木檢疫證書。
2 . 小花清風藤造林
2. 1 . 造林地的選擇
小花清風藤造林宜選擇山體的中下部或地勢較為平坦的地方, 坡度30.以下, 土層厚度要求在30 cm以上坡積土或石溝土。整地規(guī)格為60 cm . 50 cm . 30 cm, 坑內施底肥回填細土。底肥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 禁施垃圾肥等有污染的肥料。
2. 2 . 造林方法及密度
造林方法為穴狀造林, 可以采用植苗或埋條造林。由于喀斯特地區(qū)環(huán)境條件的不規(guī)范性及土被分布的不均勻性, 小花清風藤在造林種植時采用. 因地制宜, 風縫插針. 的方式進行。每667 m2 種植株數常在300~ 600 株之間, 在平坦的酸性土地區(qū)種植株數較多, 每667 m2 種植株數常在600 株( 促進早成林利用) , 而在喀斯特山地的坡地環(huán)境下種植的株數相對較少。小花清風藤造林最好當天取苗當天種植, 當天不能種植的苗木不能失水, 爭取在第2~ 3 d 內種完。
2. 3 . 造林時間
小花清風藤造林種植最好的季節(jié)為雨季( 5- 10 月) , 在降雨前和降雨后的陰雨天進行。其它季節(jié)造林成活率較低。雨季造林成活率在80%以上, 高者達到90%以上, 旱季造林常只在25%左右或更低。
2. 4 . 造林類型
小花清風藤可以種植成純林和混交林?;旖涣种型投鄻浞N混生, 也可將其它樹種種植于林下相對耐蔭的地方, 讓其攀緣生長。還可實行混農林式種植, 將小花清風藤種植于地邊, 讓其攀爬于巖石上,不占用耕地, 從而培育高產單株。
2. 5 . 撫育管理措施
小花清風藤造林后要注意水分、除草、施肥、展枝等管理措施。小花清風藤不耐旱, 也不耐積水, 種植后要注意種植穴周圍的及時除草。施肥以使用農家肥為主, 不施化肥。展枝將枝條展向多個方向,增加生長空間。2. 6 . 病蟲害防治2. 6. 1 . 病害. 小花清風藤病害現階段發(fā)現的不多, 主要有苗木立枯病等病害, 但都不形成規(guī)模性危害,僅對部分單株產生危害, 多采用機械防治的辦法進行防治。
2. 6. 2 . 蟲害
( 1) 蚧殼蟲( 廣菲盾蚧) : 蚧殼蟲主要為害小花清風藤的葉片和幼枝, 僅發(fā)現于興義市馬嶺河峽谷小花清風藤野生植株上, 主要發(fā)生于通風條件不好的地方。
( 2) 白蟻: 白蟻主要危害小花清風藤插入地內的種條, 將種條的韌皮部吃掉只剩下木質部, 從而影響種條的生長。由于不形成大的災害而未采取防治措施。
( 3) 卷葉蟲: 卷曲葉蟲幼蟲蟲體小, 黃綠色, 長7 mm, 粗1. 5 mm, 蛹呈白色, 長3 mm, 粗1. 5 mm。危害發(fā)生在冬季, 僅發(fā)生于幼嫩葉片上,害蟲將葉片邊緣卷疊或葉片尖端卷曲, 吸食葉片營養(yǎng), 使葉片的葉脈系統(tǒng)受害影響植株的生長。蟲害于2003 年11 月至12 月發(fā)現于安龍縣德臥鎮(zhèn)種植基地, 采用人工摘除的辦法進行防除。
( 4) 漫綠刺蛾: ( par asa ostiasw inhoe) 屬鱗翅目, 刺蛾科。以幼蟲取食葉片為害小花清風藤, 嚴重時僅余下葉脈和主脈, 造成枝條枯死。除上述外, 危害小花清風藤的害蟲還有酸棗毛蟲、舞毒蛾、蛀干害蟲等。對于病蟲害的發(fā)生在不成災時采用人工防除的辦法進行防治或不加以防治。亦可對于不成災的采用蔬菜上使用中的低毒、無殘留農藥進行防治, 杜絕使用有機磷類、高殘留及高毒的農藥, 如甲胺磷等。
3 . 采收加工及利用
3. 1 . 小花清風藤采收技術
小花清風藤的采收, 對野生資源來說, 要考慮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通過野生資源的實際調查, 允許采收量在單叢資源的50% 左右, 重采會影響植株叢的生長發(fā)育, 需3 年左右的時間才能恢復。采收中禁止采挖樹蔸及樹根。對于栽培資源來說, 小花清風藤的采收在種植3 a 后就可進行, 采收時按照允許采收量進行采收, 可以采收頭年生長量的50% ~ 70%,采收時要避開速生期進行。采收的方法是采密留稀, 采弱枝留強枝。采收時要留老藤, 以利于新芽的萌發(fā)生長。采收的工具可以用鐮刀,也可以用修枝剪來進行。采收后要注意除去雜物及異物, 并記錄采收時間、采收地點及采收量, 并作好藥材批的標簽記錄。
3. 2 . 小花清風藤的藥材加工
小花清花藤的藥材使用, 有的使用鮮品, 有的使用干品。對于鮮品來說, 由于藤條長短不一, 需要進行適當的修剪, 常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