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自我表揚
中國茶及其文化的傳播遠及海外,絲綢之路初開時,已成風氣。法國國立圖書館收藏的唐代《敦煌卷子》中,有一篇《茶酒論》,以擬人口氣描述了一場茶與酒的論爭。茶以下面的詞句,老實不客氣地進行了自我表揚:“百草之首,萬木之花,貴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號之作茶。貢五候宅,奉帝王家,時新獻入,一世榮華,自然尊貴,何用論夸”。酒自然也有一番說詞,雙方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孰優(yōu)孰劣?只有老天知道。眼明的人一望而知,這篇辯文里所說的茶是一般標準的新茶,絕不是普洱茶。既然擬人,理當有名有姓,那酒姓什名誰?清人顧仲的《養(yǎng)小錄》中給出了答案:“酒之一物,有名有姓,姓陳、名久。”酒姓陳,那么并非《茶酒論》中“時新獻入”,與常茶迥然有異的普洱茶又姓什么呢?我們先不忙下結(jié)論。
西方最早的普洱茶發(fā)現(xiàn)者
普洱茶天賦異秉,獨具天然的民族性與巨大的世界影響,所有其它中國茶,無一能與之比肩而立。普洱一茶,西南邊陲云南出產(chǎn),西方列國對該省茶種的認知,最早者當屬天主教耶穌會派傳教士兼植物學家,波蘭人卜彌格。其人在順治入關(guān)的次年1645年入華,在云、桂、海南等地多年,曾入南明小朝廷效力,成功延攬明朝最后一個皇帝朱由榔、皇后、以及閹人首領(lǐng)龐元壽等領(lǐng)洗,加入羅馬天主教,并致書教皇,希翼借西洋人之手,力挽殘明頹勢。卜彌格攜帶永歷帝后信件回到羅馬,天主教教廷喜出望外,視為亞洲傳教史中無上偉業(yè),教皇本人有書信回應(yīng),此為中西交通史上的大事。卜彌格將教皇復(fù)信帶回時,已不能再進入改朝換代的中國疆土,卜彌格悲憤無加,不肯回鄉(xiāng),只能在境外的安南、緬甸等地漂泊流浪,最后終老該地。卜彌格傳教、科學兩業(yè)兼修,傳教之余,不忘科學本業(yè),他的彩版《中國植物志》1656年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出版,此書實為世界科學史中的扛鼎之作。西洋有中國《植物志》類書籍,此書為開篇之冊。書中主要錄刻了中國南方特別是云南的多種珍罕動、植物,一書之出,洛陽紙貴,西方對中國之了解,本書有重大作用。當時,云南省之名號與廣州、京城并駕齊驅(qū),為歐人最熟知之中國疆域城邦。云南茶樹與茶花開始為域外人士所知。因卜彌格曾在滇緬交界處的騰沖等地居留多年,對此處物產(chǎn)之知甚詳,所制圖錄寫真?zhèn)魃?,頗不走樣。
但真正讓云南茶樹為世界各國諸色人等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卻是一位跨越宗教與科學兩界的奇才,梵蒂岡博物館的創(chuàng)建人及第一任館長、羅馬天主教廷的首席博物學家,德國籍傳教士阿塔納斯·基歇爾。鑒于當時歐洲的文化完全掌握在教會手中,他本人等同整個歐洲的首席博物學專家,其著作有不可置疑的崇高地位。經(jīng)過多年潛心研究,并參照卜彌格等曾親身來華的傳教士們的著作,他于1667年在意大利羅馬,出版了有關(guān)中國的巨著《圖說中國》,以圖說的形式將中國全面介紹給世界。書中附有大量細致精準的銅版畫,并對一事一物都有詳盡說明。其中一幅專門介紹了云南南部有碩大茶花的茶樹,圖中的茶樹不高,有大大的茶花,不遠處半張竹席上堆放青葉,疑似正在晾曬。文中使用了茶的中文譯音“cha”,而不是英文的tea.。本書出版的時間,差不多早于現(xiàn)在世界通行的“林耐動植物名命制”一個世紀之久,因基歇爾本人從未踏足中國,又局限于當時西洋人對茶與茶花的了解尚淺,所制版畫能否完全準確,不得而知,念其宣揚有功,自也不必苛責。
1660年前后的“云南茶樹”銅版畫,可能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張,況且罕有存世,多數(shù)中國人從未有緣目睹,我們的普洱學家們大概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本洋洋大觀的巨著里,只選了這一幅云南“茶樹圖”,作者無心,讀者有意,無形之中給讀者兩個下意識的認知,或者是中國只有云南才有茶,或者是盛產(chǎn)茶葉的中國,只有云南茶最好。要不然,為什么《圖說中國》中偏偏只選了云南茶樹。
云南茶為何風靡歐洲
為什么阿塔納斯·基歇爾要出版《圖說中國》一書,又專門提到了云南的茶與茶花?可能我們不得不追溯到一個特別的名字:“東印度公司”,中國與西方數(shù)百年的貿(mào)易史,都離不開這個名字。
其實,歐洲許多國家都有這一名號,專門從事東方貿(mào)易的公司,最有名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1560年)和英國東印度公司(1600年)。這兩家公司的商船,穿梭往返歐亞之間,除南洋諸列島的香料外,最大宗的商品都來自中國,也順道帶去了中國諸般貨物。一時間“中國風”傾倒歐洲,中國絲綢、瓷器、漆器、茶葉風靡各國王室巨族,貴胄富人莫不視中國產(chǎn)物為珍,莫不以模仿中國風俗為榮。當時,中英之間的大宗貿(mào)易商品主要是絲綢、瓷器與茶,為了引導與鼓勵民眾接受茶—這一新奇的飲料,英國王室率先垂范,帶頭品飲,這一習俗存續(xù)至今,形成王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下午茶。
“茶花女”之稱源于云南茶?
當然不僅英國如此,法國、德國等王室情景亦然,例如法國路易十五國王的情人蓬巴杜夫人,也是一天咖啡,一天茶地換著喝,連使用的煙具也是地道的中國貨。她的這幅肖像畫的作者,法國畫家法朗索瓦·布歇一口氣畫了四張中國題材的油畫:《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花園》、《中國集市》,世稱《中國組畫》。法國人對云南的茶花更是愛不釋手,貴婦們?yōu)榇巳缱砣绨V,那時歐洲各國的風尚如此,中國人又有誰不知道小仲馬的《茶花女》呢?法國自古無茶,更無茶花,來源只有一個:中國。而中國茶花以云南出產(chǎn)為上。這些理由應(yīng)能夠解釋為什么《圖說中國》一書能在歐洲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