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研究茶稈竹林發(fā)筍量、成竹數(shù)、筍產量、生物量等指標對立竹密度的響應。結果表明:隨著林分立竹密度升高。成竹率逐漸降低,9000株·hm^-2和11250株·hm^-2的立竹密度既確保了有較高的發(fā)筍量,也使成竹數(shù)保持在較高水平上。隨著立竹密度的增加。產筍量呈現(xiàn)先升后降的規(guī)律,在11250株·hm^2時達到最高值,說明11250株·hm^2是對產筍量有突出影響的密度設置。在生產中其它條件相似情況下,進行產筍量控制時可以該密度為優(yōu)先選擇。隨著立竹密度增加,地上部分全重呈“先升后降”趨勢,在11250株·hm^2時達到最大,地下部分全重持續(xù)升高,在13500株·hm^2時達到最大??偵锪砍掷m(xù)上升,其中13500株·hm^2的總生物量是6750株·hm^2時的1.33倍。完成機構:閩清縣林業(yè)局,福建閩清35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