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號無性系。灌木型,大葉類,中生(偏早)種。二倍體。
來源及分布:由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xué)院茶葉研究所干1955-1978年從祁門群體中采用單株育種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區(qū)。江西、河南、浙江、江蘇等省有引種。1987年全國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認(rèn)定為國家品種,編號gs13009-1987。
特征:植株適中,樹姿半開張,分枝密,葉片水平狀著生。葉長橢圓形,葉色綠,有光澤,葉面微隆起,葉尖漸尖,葉緣微波,葉齒淺細(xì),葉質(zhì)柔軟。芽葉淡黃綠色,茸毛多,一芽三葉百芽重53.0g?;ü谥睆?.1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棗片有毛。
特性:芽葉生育力強。一穿三葉盛期在4月中旬初。產(chǎn)量高,每畝可達(dá)290kg左右。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合氨基酸3.3%、茶多酚23.4%、兒茶素總量9.9%。適制紅茶、綠茶。紅茶有“祁紅”傳統(tǒng)特征;綠茶香氣清醇,滋味醇正較鮮。制天柱劍毫,品質(zhì)優(yōu)。抗寒性強。扦插繁殖力強。
適栽地區(qū):長江南北茶區(qū)。
栽培要點:采用單行三株或雙行雙株種植,每畝栽4000-6000株。定型修剪分3次進(jìn)行,定植當(dāng)年離地面10-15cm修剪,第二、第三年分別在春茶前定剪,高度為25-35cm、45-50cm。預(yù)防早春異常落葉。幼齡期注意炭疽病、云紋葉枯病等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