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都是一餅一餅包裝,七塊餅疊放一起,用筍殼包裝。為什么會有這樣奇特的包裝形式,它是什么原因產(chǎn)生的?現(xiàn)收錄了三種說法,供大家參考!
第一種說法:七子餅茶原先是從唐代開始由邊境貿(mào)易而得來的,簡稱茶馬市,交易的時候是七張餅捆扎好外加一張餅一共八張過數(shù)的。另外那張分離的餅做啥用?用來上稅。一餅茶為357克,一筒七餅;357克×7餅茶=2499克,約2.5公斤。一件12筒約30公斤。一匹馬馱2件約60公斤,剛好可以負重前行,舊時馬幫就是這樣運茶的。
第二種說法:普洱緊壓茶是在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和特殊的時間下誕生的。在老的度量衡中一斤有十六兩,當時為了運輸方便。把普洱茶“蒸而團之,緊壓成型。”因七兩重一餅,七餅裝一筒(筍殼包),七子餅從而得名,現(xiàn)折合度量衡每片357克。
第三種說法: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文化中,“七”是吉祥數(shù)字,象征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圓圓滿滿。因此,在云南少數(shù)民族中,七子餅茶常作為兒女結(jié)婚時的彩禮和逢年過節(jié)的禮品,表示“七子”同賀。七子餅茶暢銷于港、澳、臺及東南亞地區(qū),在海外華人中被視為“合家團圓”的象征。普洱圓茶是寄托,因此七子餅茶又稱為“僑銷圓茶”、“僑銷七子餅”。
其實,這三種說法中,前兩種說法有類似之處,但并沒有確切的文獻支持。第三種說法則更像是事后的解釋,并沒能說清楚七子餅茶的來歷。
我們沒必要糾結(jié)它的確實歷史由來,從以上觀點可看出,七子餅的說法都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為了便利或者美好寓意而提煉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