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蠶(1)[teabunchcaterpillar]茶樹害蟲。學名:andracabipunctatawalker。鱗翅目,蠶蛾科。分布于中國各產(chǎn)茶地區(qū)。寄主有茶和油茶。以幼蟲互相纏繞在茶枝上蠶食葉片為害。種群密度大時可將葉片食光,影響茶葉產(chǎn)量和樹勢。雌蛾體長15~21毫米,暗黃褐色,前翅有3條暗褐色橫紋,中央有一黑點,翅尖鐮鉤狀。雄蛾體長12~15毫米,色較暗,前翅線紋不明顯,翅尖平直。幼蟲成長后體長38~60毫米,各節(jié)有黃白色縱紋11條、橫紋3條相互交織,構成方格形斑塊。長江流域大多年發(fā)生2~3代,福建、臺灣3~4代。以蛹在根際落葉下越冬、越夏,在華南則可以卵越冬,甚至無明顯越冬現(xiàn)象。春、秋季發(fā)生較多。卵塊裸露產(chǎn)于葉背。幼蟲具群集性,先在葉背取食,3齡后在枝上纏繞成團,大量蠶食葉片,并漸分群,老熟后爬至根際落葉中結繭化蛹。雌蛾笨拙,雄蛾善飛翔。天敵有蜘蛛、螳螂、寄蠅、顆粒體病毒等。防治方法:人工捕殺群集幼蟲。結合冬季茶園管理,培土滅蛹,或將茶叢根際枯枝落葉埋入土中。幼齡幼蟲期噴施蘇云金桿菌或茶蠶顆粒體病毒。3齡前用化學農(nóng)藥噴殺,藥劑見”茶毛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