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蘭的立枯病
癥狀:從根部侵入,整株緩慢衰弱,葉片失去生機,變黃色,病株新芽及新葉小,多長不大。隨著病情發(fā)展,有些品種的葉背生黑褐色的斑紋。由于植株抗病性下降,易感染其它病害。
病原:rhizoctoniasolanikuhn。屬真半知菌亞門,無孢目,絲核菌屬,立枯絲核菌。栽培介質(zhì)及土壤帶菌。
兜蘭細菌性褐腐病
癥狀:初在葉的基部呈淡褐色水浸狀,比較緩慢地往葉身擴展為褐色腐敗,有時病斑上浸出褐色的水滴。
病原物:pseudomonasgladiolipv.gladioliseverini,為桿狀細菌。
傳染途徑:病株與健株接觸可傳染,高溫多濕易發(fā)病,濕度80%以下癥狀停止發(fā)展。防治方法參考國蘭軟腐病。病殘體的土壤可長年存活,從葉叢基部自然脫葉裂口傷口侵入為害。帶菌介質(zhì)和昆蟲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