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梨產區(qū)梨黑星病流行,造成了嚴重損失,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果農務梨的積極性。梨黑星病是一種常見病害,認真防治是可以控制或減輕為害的,絕不是“不治之癥”。
由于去年梨黑星病大發(fā)生,在病梢、芽鱗、病葉、病枝上越冬的病菌量極大,是今年病害發(fā)生的基礎,如果4—5月雨水偏多,就可滿足病害對溫濕度的需求,使梨黑星病再次大發(fā)生。因為病害流行的條件并不苛刻,病菌分生孢子萌發(fā)所需的濕度為70%以上,病菌孢子入侵只需有1次5毫米以上的降雨,適宜病害流行的溫度為11—20℃,這些條件比較容易滿足。即使遇到春旱,郁閉的密植果園小氣候條件也能基本滿足發(fā)病的需求,如果放松防治,仍可能造成舊病復發(fā),所以必須立足于認真防治。
為了減少越冬菌量,控制病菌的初侵染,在去冬徹底清園的基礎上,春季梨樹發(fā)芽前,噴布1次具有鏟除病菌作用的藥物,可選用尿素10—20倍液,或硫酸銨10—20倍液,或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梨樹發(fā)芽以后至開花前和落花后,分別噴布1次1:2:200倍式波爾多液。
套袋是防止梨果被害的有效辦法,應在麥收前完成套袋工作。套袋以前應著重對梨果噴布1次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2500—3000倍液,務求均勻、周到。特別要提及的是,應選用優(yōu)質、透氣性好的紙袋,紙袋底兩下角和中央應有透氣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