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樹別名燈籠樹、搖錢樹,科屬無患子科、欒樹屬,原產(chǎn)于我國北部及中部。為落葉喬木,樹形端正,欒樹適應性強、季相明顯,春季嫩葉多為紅葉,夏季黃花滿樹,入秋葉色變黃,果實紫紅,形似燈籠,十分美麗,是理想的綠化苗木。
一般欒樹會有表皮凹陷開裂,而溢出膠體的現(xiàn)象,這一般是由于流膠病。這種病況一般分為兩種:生理性流膠和侵染性流膠。
防護措施:(1)加強管理,冬季注意防寒、防凍,可涂白或涂梳理劑。夏季注意防日灼,及時防治枝干病蟲害,盡量避免機械損傷。
(2)在早春萌動前噴石硫合劑,每10天噴1次,連噴兩次,以殺死越冬病菌。發(fā)病期噴百菌清或多菌靈800至1000倍液。
(3)刮疤涂藥。用刀片刮除枝干上的膠狀物,然后用梳理劑和藥劑涂抹傷口。
治療方法: (1)幼樹可于4月下旬,在根部埋施15%的涕滅威顆粒劑,樹木干徑每厘米用藥1~2g,覆土后澆水;或澆樂果乳油,干徑每厘米澆藥水1.5kg左右。
(2)于蚜蟲初孵期開始噴灑蚜虱凈2000倍液、40%氧化樂果乳油、土蚜松乳油或吡蟲啉類藥劑。
(3)于初發(fā)期及時剪掉樹干上蟲害嚴重的萌生枝,消滅初發(fā)生尚未擴散的蚜蟲。
(4)注意保護和利用瓢蟲、草蛉等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