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茶友的問題之前,先來明確一個原理:茶葉只要浸泡在水中,內(nèi)含物質(zhì)都是會不斷析出的,也就是說茶湯會變得越來越濃,直到飽和。
所以,如果泡茶時茶湯不倒干凈,俗稱“留根法”,留在容器中的茶湯是會繼續(xù)浸泡茶葉的,再次沖泡時,新注入的水就會起到稀釋前一泡茶湯的作用。這樣做,有利有弊,是否采用這種方法,必須依具體的情況而定。
知名茶文化工作者、全國金獎茶藝師楊洋告訴小懂,兩種情況下適宜采用“留根法”:
一是,玻璃杯沖泡綠茶時。因為綠茶本身比較清淡,而且不太耐泡,如果第一泡茶湯全部瀝干,第二泡就沒什么味道了,所以每一泡最好都在杯中留1/3的茶湯。
二是,大茶壺泡茶時。喝茶的人比較多時,如果用大茶壺泡茶,通常茶葉會浸泡稍久一些,內(nèi)含物質(zhì)浸出較多,如果前一泡不給下一泡留點“根”,第二泡就會寡淡如水了。
楊洋老師說,其他的情況,都應該將茶湯瀝干,如果不瀝干,再次沖泡時,可能就會比較苦澀,甚至有些悶味。
為此,小懂專門做了個紅茶的對比試驗。容器、茶葉品種、水溫、注水量、浸泡時間都一致的情況下,一個將蓋碗中的水瀝干,一個留了約1/3的茶湯。
經(jīng)過兩分鐘后,第二泡同時注水,使蓋碗中的水量一致,約20秒后出湯。來看看茶湯有什么區(qū)別,往下看
看,茶湯的顏色是不是不一樣?小懂品嘗了一下,采用“瀝干法”的,茶湯正常;采用“留根法”的,茶湯較濃,而且有一點苦澀。
同樣,小懂用綠茶也做了個試驗,采用同樣的對比方法,用玻璃杯沖泡。繼續(xù)往下看
以上圖片為用兩種方法沖泡黃山毛峰
從上圖看,茶湯的顏色雖然差別并不明顯,留根法沖泡的顏色只是略深一丟丟,但滋味的差別卻是不小。如果玻璃杯沖泡綠茶不用“留根法”,后面的茶湯滋味會迅速下滑。所以,喝綠茶是還是不要太貪心,給下一泡留點“根”為宜。
親們,以后泡茶時就要記得區(qū)別對待哦,因茶、因器制宜,有些時候適合采用“留根法”,有些時候適合瀝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