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普洱茶味苦性刻,解油膩牛羊毒……苦澀,逐痰下氣,刮腸通泄。”清朝滿族祖先原本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游牧民族,以肉食為主,入關稱帝后養(yǎng)尊處優(yōu),飲食珍饈無所不盡其極,故那些皇親國戚們獨青睞普洱。普洱茶成為宮廷皇族的最青睞的御用飲品。
阮?!镀斩栌洝分星宄挠涊d了普洱貢茶的采制時節(jié)、制造方法:“于二月間采蕊極細而白,謂之毛尖,以作貢,貢后方許民間販賣。”意思就是說,當時所有進貢朝廷的皇家普洱茶,都是只取上好野生大葉喬木的芽尖制作。朝廷把所有的茶芽都采摘完后,剩下的才允許民間采摘和販賣。在清朝,這種類型的普洱茶只有皇室可以享用,普通民眾基本無福得見。由于這一淵源,現(xiàn)代人就將這一以芽尖為原料的普洱茶級別以“宮廷”二字命名。
如今,為滿足采購和拼配生產(chǎn)的需要,對散狀的普洱熟茶會按照分級標準進行等級劃分,其等級從高到低依次分為宮廷、特級、一、三、五、七、九級共七個等級,級別越往后,茶箐越為粗老。
所以原料里的芽頭,也就是樹上最嫩的部分都被分為最高的宮廷級別。被稱作宮廷普洱的熟茶芽頭細小,帶有金色的毫毛,色澤褐紅光潤。這一級別的選料多半是做成散茶或沱茶獨列品飲,并不壓制成餅或磚。
首先,植物的芽明顯少于葉和梗,所以宮廷級普洱的芽原料相較而言也比較稀少。另外在制作的過程中,芽頭本身沒有足夠的纖維以供渥堆發(fā)酵,或在發(fā)酵過程中容易“燒掉”,以致于不可能單獨發(fā)酵,因此嚴格意義上的“宮廷普洱”是在發(fā)酵好的熟茶中,進行人工分篩,后用鑷子撿出的。
和其他級別的普洱熟茶比起來,宮廷普洱的味道可謂是熟茶里的小清新。由于原料級別高,宮廷普洱會呈現(xiàn)獨特的荷香氣,喝起來口感細膩,滋味清美。不過與其他級別的普洱熟茶相比,其耐泡度卻要差一些。這主要是因為宮廷普洱的原料都為嫩芽,內(nèi)含物質(zhì)含量不如粗老的茶梗和老葉高,這是導致宮廷級普洱熟茶不耐泡的因素之一。
在選擇茶品時,喜歡滋味清新、茶香濃郁的茶友,推薦選擇宮廷普洱這樣級別高、選料嫩的普洱茶;而如果喜歡耐泡度高、滋味醇厚的,就選擇茶箐相對粗老一些的其他級別的普洱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