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茶類中,武夷巖茶是最富于變化的一種。其品種最多,香氣與口感也千差萬別,滋味香氣還會隨時間陳化而不斷變化,水質及飲用時間、地點、環(huán)境等的改變,都會給巖茶的香氣、口感帶來變化。
聞香,是認識武夷巖茶很重要的一步,繼上期的名叢之說后,本期《老山茶說》中,公泰名茶掌門人老山將告訴我們與茶初識中的聞香之道。
武夷巖茶的聞香之法
聞香是人與茶的初識,此外還是為品茗打開經絡的重要途徑。美國詩人兼學者黛安娜·阿克曼在其著作《感覺的自然史》中指出:“嗅覺對味覺有很大作用。我們常常在品嘗之前就已經先嗅到香味,這足以使我們產生唾液。”
想要達到最佳聞香效果,“搖干香”必不可少。熱杯后置茶,呈水平狀左右搖(條索狀適合左右搖,顆粒狀適合上下搖)約二十秒,提蓋靠近鼻端前輕吸辨別其干茶味是屬清香、焦糖香、陳味或是帶有濁氣。
聞香時,短暫急促的聞氣,是很快速和深入的一種方法,而長時間的和緩吸氣,則是感受微妙氣息的最佳方式。
聞干香可先從鼻腔輕輕呼氣,然后深深、利落地吸氣,其氣味可直沖百會穴,可以嗅出干茶的瑕疵。聞蓋杯香,即沏茶后聞蓋碗上由茶湯水蒸氣升騰而凝成的茶香,或聞掛杯香,即茶湯喝完后遺留在茶杯內壁和內底的茶香,則宜進行深入、長時間的吸氣,感受熱香和冷香(定住于鼻端前,不需搖擺),可以強烈地感受到內在的氣味。
應該注意的是,嗅覺有其高峰期,在嗅覺敏銳度逐漸消失時,應休息片刻,使嗅覺恢復其敏感度。
泡茶必須有規(guī)矩
泡茶,必須“有規(guī)矩”。
比如《茶經》中說,煮水時有三沸,分別是“魚目、涌泉連珠、騰波鼓浪”,初沸為上,若過了三沸,水就老了,沖泡出的茶味也將受到影響。同樣,若泡茶時桌面雜亂不堪,茶器也沒有很好地進行清潔,這些都與茶之潔本性相悖,必將大大破壞一泡好茶的氣場。
泡茶的其他技術細節(jié)會視具體不同的茶而有所區(qū)別和調整。但一般而言,對巖茶來說,在入水沖泡時,要做到懸壺高沖,以利用水勢的沖擊讓干茶得到充分激蕩,在翻滾中快速釋放出內容物。
為保障每一泡茶的穩(wěn)定度,還需要勤加練習,以求了解水質、水溫、水量、浸泡時間、器皿、壺質等因素對茶湯品質所產生的作用和效應。只要多用心觀察體會,累積的經驗多了,掌握了上述要素,就可以看茶泡茶,泡出巖茶最好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