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流行導致全球大宗能源需求減少,波羅的海交易所仍樂觀地認為,全球航運前景正在改善。
在沙特海事論壇之前的一系列采訪中,波羅的海交易所主席丹尼斯·彼得羅普洛斯 (denis petropoulos) 談到了航運市場的前景。他告訴seatrade 海事新聞:“未來 12 到 24 個月的航運前景樂觀——盡管并非所有行業(yè)都一致。”
“波羅的海交易所成員代表了全球航運業(yè)的巨大跨界——擁有、運營、租船和經紀——因此每件事都會影響到我們的成員?!?br> 該交易所還提供航運業(yè)運作所需的每日貨運數據。
這位于 2019 年上任的董事長表示,干貨市場和濕貨市場都受到 covid-19 的“黑天鵝事件”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干擾,而圍繞從碳氫化合物過渡和管理未來的不確定性加劇了這些困難排放。
“后一種‘破壞者’在過去三年中一直是一個話題。然而,covid-19 大流行導致對大宗能源的需求顯著減少,兩年后才恢復到以前的需求,”他說。
在大流行期間,通過集裝箱運輸對制成品的需求增加,建筑業(yè)繼續(xù)需要生產鋼鐵所需的大宗商品,這兩個行業(yè)的運費都較高。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擾亂了中型油輪和谷物貿易的貿易路線,導致從更遠的地方采購商品,增加了海運貿易的噸英里,對行業(yè)經濟有利。
他說:“covid-19 還導致港口擁堵,特別是在中國,目前正在緩解,而干貨市場比去年年底更疲軟?!?br> “然而,能源市場正在走強,因為關鍵的化石燃料供應,尤其是歐洲的天然氣,需要在未來的冬季得到保障。”
“新船訂單供應的減少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油輪中,盡管有復雜的推理鏈,這將影響到 15 年以下船舶的貨運水平增加?!?br> petropoulos 說,沙特阿拉伯是原油的巨大供應國,最近還供應精煉產品和化學品。盡管世界繼續(xù)研究更清潔的能源,風能和太陽能被視為取之不盡的能源,但過渡到這一點可能會超過最自由的估計,因為此時或任何時候都無法“關閉”能源。
“塑料生產將始終需要化石燃料,而且,只要它們被運送,我們的成員就會受到影響,”他說。
在評論“更廣泛”的中東地區(qū)時,他說這可能包括東非和印度洋貿易,中東發(fā)達國家的貿易中心正在增加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專門為這些地區(qū)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