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什么是熱敏紙。熱敏紙又稱為熱敏傳真紙、熱敏記錄紙和熱敏復印紙。熱敏紙作為一種加工紙,其制造原理是在原紙上涂上一層“熱敏涂層”(熱敏變色層)。變色層使用的化學品雖然有十幾種,但至少有以下幾種化合物:無色染料,品種很多,常用的是熒光化合物;顯色劑占百分之二十以下,常用雙酚和對羥基苯甲酸;敏化劑占百分之十以下,其中含有苯磺酸酰胺類化合物;填料占一半以下,常用碳酸鈣(顆粒);膠粘劑占百分之十以下,如聚醋酸乙烯;穩(wěn)定劑,如對苯二甲酸二苯酯;潤滑劑等。
了解了什么是熱敏紙之后,我們就來說說熱敏紙為什么會褪色。
傳真或熱敏紙打印產(chǎn)生的不穩(wěn)定筆跡會自然褪色。原因是熱敏紙的顏色反應是可逆的,有色產(chǎn)物會不同程度地自行分解,字跡的顏色會逐漸褪色,變得越來越淡,直至自然褪色,直至字跡在白紙中完全消失。
因此,長時間靜置、長時間光照、長時間加熱、高環(huán)境溫度、潮濕環(huán)境、接觸膠版紙等外界條件都會加速色品的分解,加速其褪色。當然,褪色速度也與熱敏紙本身的熱層配方有關。(熱敏紙的質(zhì)量也會決定其褪色速度。)
如何鑒別熱敏紙的質(zhì)量
1. 質(zhì)量從外觀就能看出來。如果紙張很白,說明紙張的保護涂層和熱敏涂層不合理,加入了太多的熒光粉,好一點的應該是微綠。紙張光潔度不均勻表示紙張涂層不均勻。如果紙張的反射光太強,就是熒光粉過多,不太好。
2. 用火烘烤:這個方法很簡單,就是用打火機加熱熱敏紙的背面。加熱后顏色為棕色,說明熱力配方不合理,儲存時間短。如果加熱后黑色部分有細條紋或不均勻的色塊,說明涂層分布不是很好。質(zhì)量好的是加熱后顏色為黑綠色,色塊分布均勻,顏色變淺。
3. 通過陽光:用熒光筆涂抹打印紙,暴露在陽光下(為了加快熱敏涂層的反應時間),盡快變黑,說明保存時間短。質(zhì)量差。
目前條碼打印機有兩種打印方式。一個是我們的熱敏打印。一般打印的條碼標簽存放時間短,在高溫環(huán)境下容易褪色。但熱敏打印的優(yōu)點是不需要碳帶,安裝方便,字跡易打,不會起皺。
還有一種熱轉印方法,也叫碳帶印刷。它的優(yōu)點是打印的內(nèi)容可以長期保存,并且可以抵抗化合物的高溫和低溫等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