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使用設(shè)備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出現(xiàn)點故障的,這時候就要就要求我們來正確地維修了,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球閥和單向閥的維修。
球閥的維修
1.1 通則
(1) 必須先查明球閥上、下游管道確已卸除壓力后,才能進行拆卸分解操作。
(2) 分解及再裝配時必須小心防止損傷零件的密封面,特別是非金屬零件,取出o 型圈時宜使用工具。
(3) 裝配時法蘭上的螺栓必須對稱、逐步、均勻地擰緊。
(4) 清洗劑應(yīng)與球閥中的橡膠件、塑料件、金屬件及工作介質(zhì)(例如燃氣)等均相容。工作介質(zhì)為燃氣時,可用汽油(gb484-89)清洗金屬零件。非金屬零件用純凈水或酒精清洗。
(5) 分解下來的單個零件可以用浸洗方式清洗。尚留有未分解下來的非金屬件的金屬件可采用干凈的細潔的浸漬有清洗劑的綢布(為避免纖維脫落粘附在零件上)擦洗。清洗時須去除一切粘附在壁面上的油脂、污垢、積膠、灰塵等。
(6) 非金屬零件清洗后應(yīng)立即從清洗劑中取出,不得長時間浸泡。
(7) 清洗后需待被洗壁面清洗劑揮發(fā)后(可用未浸清洗劑的綢布擦)進行裝配,但不得長時間擱置,否則會生銹、被灰塵污染。
(8) 新零件在裝配前也需清洗干凈。
(9) 使用潤滑脂潤滑。潤滑脂應(yīng)與球閥金屬材料、橡膠件、塑料件及工作介質(zhì)均相容。工作介質(zhì)為燃氣時,可用例如特221 潤滑脂。在密封件安裝槽的表面上涂一薄層潤滑脂,在橡膠密封件上涂一薄層潤滑脂,閥桿的密封面及摩擦面上涂一薄層潤滑脂。
(10) 裝配時應(yīng)不允許有金屬碎屑、纖維、油脂(規(guī)定使用的除外)灰塵及其它雜質(zhì)、異物等污染、粘附或停留在零件表面上或進入內(nèi)腔。
1.2 在線維修
閥桿填料40 或45,o 型密封圈56、112 以及外部零件等的更換可在管線上進行而不需將閥從管線上拆下。分解順序按不同驅(qū)動裝置
分述如下:
1.2.1 帶手柄的球閥──填料45 的更換
(1) 關(guān)閉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放氣卸除球閥前后管道中的壓力。
(2) 使球閥處于全閉狀態(tài)。
(3) 擰掉螺母52,拆下墊圈75、扳手頭74 及手柄47。
(4) 擰掉螺母48,拆下彈簧墊圈49、閥桿限位器66 和填料壓蓋50。
(5) 取出填料45。
(6) 檢查拆下的零件,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或更換,將各零件清洗干凈。
(7) 擦洗并潤滑填料函密封面。
(8) 裝入新填料45。
(9) 按分解的逆順序依次裝上填料壓蓋50、閥桿限位器66、彈簧墊圈49,用螺母48 固緊上述零件。
(10) 再裝上扳手頭74 及手柄47,裝上墊圈75,用螺母52 固緊。
(11) 操作手柄檢查球閥的開啟關(guān)閉靈活性。
(12) 氣密性試驗。
1.2.2 帶齒輪箱的球閥──填料45 的更換
(1) 關(guān)閉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放氣卸除球閥前后管路中的壓力。
(2) 使球閥處于全閉狀態(tài)。
(3) 擰掉螺釘10,拆下齒輪箱。
(4) 擰掉螺釘15,拆下驅(qū)動器法蘭34。
(5) 擰掉螺母48,拆下彈簧墊圈49 及填料壓蓋50,取出填料45。
(6) 檢查拆下的零件,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或更換,將各零件清洗干凈。
(7) 清洗并潤滑填料函密封面。
(8) 裝入新填料45。
(9) 按分解的逆順序依次裝上填料壓蓋50、彈簧墊圈49,用螺母48 固緊上述零件。再裝上驅(qū)動器法蘭34 用螺釘15 固緊。
(10) 裝上齒輪箱,用螺釘10 固緊。
(11) 操作齒輪箱檢查球閥的啟閉靈活性。
(12) 氣密性試驗。
2.2.3 帶氣動驅(qū)動器的球閥──填料40 及o 型圈56、112 的更換
(1) 關(guān)閉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放氣卸除球閥前后管路中的壓力。
(2) 使球閥處于全閉狀態(tài)。拆除氣動管線。
(3) 擰掉螺釘35 將驅(qū)動器及驅(qū)動器法蘭一起拆下。
(4) 取下閥桿上的鍵11,擰掉螺釘15,拆下填料壓蓋33,取出填料40。
(5) 從填料壓蓋中取出o 型圈56 及112。
(6) 檢查拆下的零件,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或更換,將各零件清洗干凈。
(7) 清洗并潤滑填料函密封面及o 型圈安裝槽。
(8) 裝入新填料40,裝入新o 型圈56 及112。
(9) 裝上填料壓蓋33,用螺釘15 固緊,裝上鍵11。
(10) 將驅(qū)動器法蘭及驅(qū)動器一起裝上,用螺釘35 固緊。
(11) 接上氣動管線,操作驅(qū)動器檢查閥的開啟關(guān)閉靈活性。
(12) 氣密性試驗。
1.3 線下維修──閥座2 的更換,o 型圈6、密封墊片39 的更換。
閥座、球、閥桿、閥內(nèi)部各密封件的更換及修理需預(yù)先將球閥從管線上拆下才能進行。
1.3.1 兩件對分式球閥
(1) 關(guān)閉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放氣卸除球閥前后管路中的壓力。
(2) 關(guān)閉球閥,使處于全閉狀態(tài)。如是氣動裝置驅(qū)動的,拆除氣動管線。
(3) 將閥從管線上拆下,翻轉(zhuǎn)放置使閥體接體26 向上。
(4) 擰掉螺母8,拆下閥體接體26。
(5) 拆下閥座2 及o 型圈63。
(6) 從閥體接體26 上拆下o 型圈6 及密封墊片39。
(7) 取出球3。
(8) 拆下另一端的閥座2 及o 型圈63。
(9) 檢查閥體(1),球3 及閥體接體26,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將零件清洗干凈。
(10) 潤滑閥座安裝面及各密封安裝槽。
(11) 將新的o 型圈6,密封墊片39 裝入閥體接體的安裝槽中。
(12) 預(yù)先將o 型圈63 裝入閥座2 中,將閥座2 裝入閥體1 及閥體接體26 中。
(13) 將球3 裝入閥體1 中,必須使閥桿4 配入球上的槽中。
(14) 將閥體接體26 裝上閥體1,用螺母8 固緊。
(15) 裝上氣動管線(氣動驅(qū)動器驅(qū)動的球閥),操作驅(qū)動裝置檢查閥的啟閉靈活性。
(16) 氣密性試驗。
(17) 裝上管線,按管線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
1.3.2 三件式球閥
(1) 關(guān)閉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放氣卸除球閥前后管路中的壓力。
(2) 關(guān)閉球閥使處于全閉狀態(tài)。
(3) 將閥從管線上拆下,翻轉(zhuǎn)放置使一端的閥體接體26 向上。
(4) 擰掉螺母8,拆下閥體接體26。
(5) 拆下閥座2、彈簧20、o 型圈17。
(6) 從閥體接體26 上拆下o 型圈6 及密封墊片39。
(7) 取出球3。
(8) 翻轉(zhuǎn)使另一端閥體接體26 向上,按(4)~(6)順序?qū)⒘硪欢说母髁慵鹣隆?br>(9) 檢查閥體1、球3、閥體接體26,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將零件清洗干凈。
(10) 潤滑閥座安裝面及各密封安裝槽,將新的o 型圈6、密封墊片39 裝入閥體接體26 的安裝槽中。
(11) 將新o 型圈17 裝入新閥座2 中,將彈簧20 放在相關(guān)位置上。
(12) 先將球3 裝入閥體1 中,必須使閥桿4 配入球3 的槽中。
將閥桿4 旋轉(zhuǎn)90º將閥開啟。將閥座2 套在球上,然后將閥體接體26套到螺柱7 上,并使閥體接體26 插入閥體1,而閥座2 恰好插入閥體接體26 中。
(13) 用(12)的方法裝入另一端的閥座2 及閥體接體26。
(14) 擰緊螺母8。
(15) 操作驅(qū)動裝置檢查閥的啟閉靈活性。
(16) 氣密性試驗。
(17) 裝上管線,按管線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
1.4 線下維修──球閥的全面分解,o 型圈21 及止推墊片31 的更換。
(1) 按2.3 節(jié)拆下球閥進行分解。
(2) 按2.2 節(jié)進行分解。
(3) 拆下閥桿4,取出止推墊片31 及o 型圈21。
(4) 檢查各零件,如有損傷予以修復(fù),將各零件清洗干凈。
(5) 潤滑各密封面,閥桿上涂一薄層潤滑脂。
(6) 裝上新的o 型圈21 及止推墊片31,裝上閥桿。
(7) 按2.2 節(jié)進行裝配。
(8) 按2.3 節(jié)進行裝配。
(9) 操作驅(qū)動裝置檢查閥的啟閉靈活性。
(10) 氣密性試驗。
(11) 裝上管線,按管線要求進行氣密性試驗。
1.5 氣密性試驗
1.5.1 對拆下的球閥進行的氣密性試驗。
(1) 將閥處于半開狀態(tài)。將球兩端部用帶管接頭的法蘭蓋密封。
(2) 向一端引入試驗介質(zhì),試驗介質(zhì)為清潔的氮氣或空氣。另一端管接頭堵住。逐漸增壓至5.6bar 后關(guān)閉進氣閥停止進氣。
(3) 將球轉(zhuǎn)動幾次后將球閥關(guān)閉(操作驅(qū)動裝置)
(4) 打開另一端(非引入試驗氣體端)的管接頭堵頭使該腔壓力降為大氣壓。
(5) 在試驗壓力(5.6bar)下,大于5min 的時間內(nèi),進氣腔的壓力不得下降。所用壓力表應(yīng)為0.4 級,量程10bar。
(6) 同時用肥皂水檢查各連接法蘭部位及填料部位的對外泄漏,不得有不斷增大的氣泡出現(xiàn)。
(7) 然后從另一端引入試驗介質(zhì),重復(fù)上述試驗。
(8) 試驗合格后用壓縮空氣吹凈肥皂水殘余。拆除兩端法蘭蓋,清除球閥兩端部密封面上密封殘余,如有殘余進入閥孔內(nèi),應(yīng)予清除并擦洗干凈。
2.5.2 在線密封試驗
(1) 查明被試球閥上、下游的截斷閥已關(guān)閉。
(2) 使被試球閥處于半開啟狀態(tài)。
(3) 向被試球閥前管道引入試驗介質(zhì),試驗介質(zhì)為清潔的氮氣逐漸增壓至5.6bar 后關(guān)閉進氣閥停止進氣。
(4) 將球轉(zhuǎn)動幾次后將球閥關(guān)閉(操作驅(qū)動裝置)。
(5) 打開被試球閥下游管道上的放氣閥使球閥出口腔壓力為大氣壓。
(6) 在試驗壓力下(5.6bar),大于15min 的時間內(nèi)進氣腔壓力不得下降,所用壓力表應(yīng)為0.4 級,量程10bar。
(7) 同時用肥皂水檢查各連接法蘭部位及填料部位的對外泄漏,不得有不斷增大的氣泡出現(xiàn)。
(8) 然后向被試球閥后管道引入試驗介質(zhì),重復(fù)上述試驗。
(9) 試驗合格后用壓縮空氣吹凈肥皂水殘余。
單向閥故障一般有:寶石球或塑料墊片受污染導(dǎo)致密封性不好,表現(xiàn)為系統(tǒng)壓力波動大。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氣體泄漏,電磁先導(dǎo)閥有故障等。
(1)寶石球或塑料墊片受污染導(dǎo)致密封性不好。對此應(yīng)采取的措施:措施1:a.打開排液閥,以異丙醇為流動相輸液.b.拆下單向閥,放入異丙醇中,超聲波清洗。措施2:拆下單向閥,放入盛有丙酮的燒杯中超聲波清洗。
(2)換向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一般是因潤滑不良、彈簧被卡住或損壞、油污或雜質(zhì)卡住滑動部分等原因引起的。對此,應(yīng)先檢查油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潤滑油的粘度是否合適。必要時,應(yīng)更換潤滑油,清洗換向閥的滑動部分,或更換彈簧和換向閥。
(3)換向閥經(jīng)長時間使用后易出現(xiàn)閥芯密封圈磨損、閥桿和閥座損傷的現(xiàn)象,導(dǎo)致閥內(nèi)氣體泄漏,閥的動作緩慢或不能正常換向等故障。此時,應(yīng)更換密封圈、閥桿和閥座,或?qū)Q向閥換新。
(4)若電磁先導(dǎo)閥的進、排氣孔被油泥等雜物堵塞,封閉不嚴,活動鐵芯被卡死,電路有故障等,均可導(dǎo)致?lián)Q向閥不能正常換向。對前3種情況應(yīng)清洗先導(dǎo)閥及活動鐵芯上的油泥和雜質(zhì)。而電路故障一般又分為控制電路故障和電磁線圈故障兩類。在檢查電路故障前,應(yīng)先將換向閥的手動旋鈕轉(zhuǎn)動幾下,看換向閥在額定的氣壓下是否能正常換向,若能正常換向,則是電路有故障。檢查時,可用儀表測量電磁線圈的電壓,看是否達到了額定電壓,如果電壓過低,應(yīng)進一步檢查控制電路中的電源和相關(guān)聯(lián)的行程開關(guān)電路。如果在額定電壓下?lián)Q向閥不能正常換向,則應(yīng)檢查電磁線圈的接頭(插頭)是否松動或接觸不實。方法是,拔下插頭,測量線圈的阻值,如果阻值太大或太小,說明電磁線圈已損壞,應(yīng)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