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對全球供應鏈的震蕩已經過去,全球港口的運營狀況有了明顯改善,但是吞吐量的增長卻并未達到預期。根據(jù) alphaliner分享的數(shù)據(jù),在排名前 30 的港口中,有 12 個港口的吞吐量不升反降。。
吞吐量的增長主要歸功于亞洲港口,其次是中東港口。如果不考慮中國港口,排名前 30 位的港口實際上會下降 2%。
十大集裝箱港口中有 9 個位于亞洲,其中 7 個位于中國。十大港口排名唯一的變化是,青島港取代廣州港,成為全球第五大最繁忙港口。
亞太地區(qū)
上海港繼續(xù)鞏固其作為全球最繁忙集裝箱港口的地位,連續(xù) 13 年位居榜首,并連續(xù) 13 年保持增長,這一成就殊為不易。根據(jù)世界銀行發(fā)布的第三版全球集裝箱港口績效指數(shù)(cppi 2022),上海洋山港同樣位居全球運營效率的首位。
順應綠色、低碳、智能航運發(fā)展新趨勢,面對2022年“一箱難求”的扼喉之難,上海港東北亞空箱調運中心建成投產,并成立太倉分中心。新的集裝箱調運中心占地面積達45萬平方米,具備300萬標準箱年吞吐能力。
菲律賓最大、最繁忙、最先進的集裝箱港口--馬尼拉港,在top 30 集裝箱港口中的排名上升了五位,也是前三十大港中變化最大的港口。除了 2023 年 5 月與交通部(dotr)和菲律賓港務局(ppa)簽訂的合同承諾外,這個快速發(fā)展的港口還將增加一個泊位。建成后,mict 的年吞吐量將達到 350 萬標準箱,成為菲律賓最大的國際門戶。全部建成后,mict 的泊位總長度將達到 2300 米,停泊能力增加 21%。
美洲地區(qū)
紐約-新澤西港是美國東海岸最大的集裝箱港,也是全美第二大集裝箱港口。根據(jù)它在官網上《年度業(yè)績報告》,其2022年吞吐量達到 950 萬標準箱,同比增長 5.7%。
紐約-新澤西港開始對任何長期滯留的進出口集裝箱征收費用,以鼓勵船東更快地將集裝箱運出港口。港口還利用周邊土地為集裝箱提貨騰出空間。在去年的一系列努力下,紐約-新澤西港的進口集裝箱吞吐量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與美國最大港口洛杉磯港的差距也進一步縮小。
歐洲地區(qū)
歐洲許多港口的吞吐量都呈下降趨勢,僅焦亞陶羅港和馬賽港的增幅超過 2%。porteconomics指出,目前公布的 2023 年第一季度數(shù)據(jù)顯示,不少港口的吞吐量進一步(大幅)同比下降:鹿特丹港 -11.6%;安特衛(wèi)普-布魯日 港 -5.7%;瓦倫西亞港 -10.5%等。不過,大多數(shù)港口預計 2023 年下半年集裝箱吞吐量將有所恢復。
在 haropa(勒阿弗爾/魯昂/巴黎)整合一年后,兩個法國港口(haropa 與 馬賽港)的吞吐量均躋身歐盟前十大港口之列。為提高運輸服務和吞吐量的競爭力,haropa發(fā)布了新的 amis(利益聲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