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plc的性能指標
1.存儲容量
存儲容量是指用戶程序存儲器的容量。用戶程序存儲器的容量大,可以編制出復雜的程序。一般來說,小型plc的用戶存儲器容量為幾千字,而大型機的用戶存儲器容量為幾萬字。
2.i/o點數
輸入/輸出(i/o)點數是plc可以接受的輸入信號和輸出信號的總和,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標。i/o點數越多,外部可接的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就越多,控制規(guī)模就越大。
3.掃描速度
掃描速度是指plc執(zhí)行用戶程序的速度,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標。一般以掃描1k字用戶程序所需的時間來衡量掃描速度,通常以ms/k字為單位。plc用戶手冊一般給出執(zhí)行各條指令所用的時間,可以通過比較各種plc執(zhí)行相同的操作所用的時間,來衡量掃描速度的快慢。
4.指令的功能與數量
指令功能的強弱、數量的多少也是衡量plc性能的重要指標。編程指令的功能越強、數量越多,plc的處理能力和控制能力也越強,用戶編程也越簡單和方便,越容易完成復雜的控制任務。
5.內部元件的種類與數量
在編制plc程序時,需要用到大量的內部元件來存放變量、中間結果、保持數據、定時計數、模塊設置和各種標志位等信息。這些元件的種類與數量越多,表示plc的存儲和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越強。
6.特殊功能單元
特殊功能單元種類的多少與功能的強弱是衡量plc產品的一個重要指標。近年來各plc廠商非常重視特殊功能單元的開發(fā),特殊功能單元種類日益增多,功能越來越強,使plc的控制功能日益擴大
7.可擴展能力
plc的可擴展能力包括i/o點數的擴展、存儲容量的擴展、聯(lián)網功能的擴展、各種功能模塊的擴展等。在選擇plc時,經常需要考慮plc的可擴展能力。
二、plc的發(fā)展趨勢
1.向高速度、大容量方向發(fā)展
為了提高plc的處理能力,要求plc具有更好的響應速度和更大的存儲容量。目前,有的plc的掃描速度可達0.1ms/k步左右。plc的掃描速度已成為很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
在存儲容量方面,有的plc最高可達幾十兆字節(jié)。為了擴大存儲容量,有的公司已使用了磁泡存儲器或硬盤。
2.向超大型、超小型兩個方向發(fā)展
當前中小型plc比較多,為了適應市場的多種需要,今后plc要向多品種方向發(fā)展,特別是向超大型和超小型兩個方向發(fā)展?,F已有i/o點數達14336點的超大型plc,其使用32位微處理器,多cpu并行工作和大容量存儲器,功能強。
小型plc由整體結構向小型模塊化結構發(fā)展,使配置更加靈活,為了市場需要已開發(fā)了各種簡易、經濟的超小型微型plc,最小配置的i/o點數為8~16點,以適應單機及小型自動控制的需要,如三菱公司α系列plc。
3.plc大力開發(fā)智能模塊,加強聯(lián)網通信能力
為滿足各種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的要求,近年來不斷開發(fā)出許多功能模塊,如高速計數模塊、溫度控制模塊、遠程i/o模塊、通信和人機接口模塊等。這些帶cpu和存儲器的智能i/o模塊,既擴展了plc功能,又使用靈活方便,擴大了plc應用范圍。
加強plc聯(lián)網通信的能力,是plc技術進步的潮流。plc的聯(lián)網通信有兩類:一類是plc之間聯(lián)網通信,各plc生產廠家都有自己的專有聯(lián)網手段;另一類是plc與計算機之間的聯(lián)網通信,一般plc都有專用通信模塊與計算機通信。為了加強聯(lián)網通信能力,plc生產廠家之間也在協(xié)商制訂通用的通信標準,以構成更大的網絡系統(tǒng),plc已成為集散控制系統(tǒng)(dcs)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4.增強外部故障的檢測與處理能力
根據統(tǒng)計資料表明:在plc控制系統(tǒng)的故障中,cpu占5%,i/o接口占15%,輸入設備占45%,輸出設備占30%,線路占5%。前二項共20%故障屬于plc的內部故障,它可通過plc本身的軟、硬件實現檢測、處理;而其余80%的故障屬于plc的外部故障。因此,plc生產廠家都致力于研制、發(fā)展用于檢測外部故障的專用智能模塊,進一步提高系統(tǒng)的可靠性。
5.編程語言多樣化
在plc系統(tǒng)結構不斷發(fā)展的同時,plc的編程語言也越來越豐富,功能也不斷提高。除了大多數plc使用的梯形圖語言外,為了適應各種控制要求,出現了面向順序控制的步進編程語言、面向過程控制的流程圖語言、與計算機兼容的高級語言(basic、c語言等)等。多種編程語言的并存、互補與發(fā)展是plc進步的一種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