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實際工作中碰到這樣一個問題,根據設計要求,某工程的擋土墻砌體材料為水泥混凝土240*115*53砌塊,但在施工當地和周邊卻一時無法采購到此種砌塊,只有另一種水泥混凝土砌塊。其規(guī)格為240*115*40,從施工的質量和強度要求來看,采用這種規(guī)格的砌塊應該沒有什么問題,但由于砌塊的減小勢必對工程造價產生一定的影響,如何對采用這一種砌塊的造價進行核定,這就是筆者撰寫本文需要探討的問題。
對此換算一般有三種方式:
其一,簡單地將材料根據砌塊的大小關系換算一下,再根據新砌塊的材料單價重新計算出該砌體的單方造價就完事。這可能是大多數甲方造價人員常用的一種方法。
其二,考慮到由于砌塊的減小灰縫就會增加;灰縫的增加就會使水泥砂漿用量增加;水泥砂漿用量增加又產生砂漿攪拌器臺班的增加。因此,除了對砌塊根據大小關系換算外,對灰縫增加產生的水泥砂漿增加量,水泥砂漿增加形成的砂漿攪拌器臺班增加量,也一并進行換算。這可能是大多數核價人員常用的一種方法。
其三,除了對上述內容進行更換,還考慮到由于砌塊的減小,造成人工的增加,因此對人工含量也按該砌體的單方用砌塊數比例進行換算,得到新砌塊砌體的單位人工含量,并用以計算新砌塊砌體的綜合單價。這可能是乙方造價人員常用的方法。
但通過仔細分析和思考,上述三種方法都有其一定的不周到性和不完整性。對主材進行直接換算是肯定的,如果能更進一步對輔材也進行換算,那就應該說考慮問題要進了一個層次了,那么既然砌塊減小了,人工費應該也會因此而產生量的變化,如果能這樣考慮問題相對就更全面了。
但問題是如何才能更準確地對人工含量進行換算,這就是我們需要認真加以研究探討的了。像上述其三的換算方法,顯然是不對的。這是因為在江蘇省建筑與裝飾工程費用計算規(guī)則的第二部分費用項目劃分中的第一條,分部分項工程費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管理費、利潤的第一款說明,人工費:指應列入計價表的直接測試建筑與裝飾工程施工工人(包括現場內水平、垂直運輸等輔助工人)和所屬輔助生產單位(非獨立經濟核算單位)工人的基本工資、工資性津貼、流動施工津貼、房用補貼、職工福利費、勞動保護費。
根據這一說明我們可以知道,在人工費含量中不僅僅只有砌筑該砌體本身的用工費用,還有許多其他內容,而這些其他內容并不都是根據砌塊量來計算的,也許是按砌體體積或砌體重量等來計算的,對此我們無法直觀地加以確定。
那么是不是我們就無法對此來進行測算了呢,那也不是,我們可以采用砌塊量差插入法來進行推算,從而相對準確一些地計算出人工含量來。
具體的測算方式筆者認為應該按下列步驟進行:
1、首先在定額中找到界于比新砌塊規(guī)格大和小的兩條子目,對這兩條子目先計算出它們的砌塊量差和人工量差。
2、用上述計算出來的人工量差除以砌塊量差得出其砌塊的單位人工來,再用這個單位人工去乘以新砌塊的增加塊數,得到因更換砌塊規(guī)格產生砌塊增加所增加的人工含量。
3、再用這個增加的人工含量加上原定額的人工含量,得到更換新規(guī)格砌塊后的人工含量。
根據上述步驟我們來對前面所述的實際問題進行測算:
1、我們在江蘇計價表中查得3-29標準磚一磚外墻,其砌塊含量為536塊,其人工含量為1.38工日;在江蘇無錫補充定額中查得錫3-1八五磚,其砌塊含量為755塊,其人工含量為1.61工日。而新砌塊的規(guī)格正好界于這兩種規(guī)格之間,適合進行人工含量的換算測定。
2、我們可以根據上述數據,計算出二者的砌塊含量差為219塊,人工含量差為0.23工日,用0.23工日÷219塊=0.001工日/塊。
3、如果我們采用江蘇計價表3-29子目來換算新規(guī)格砌塊砌體的話,那就用新規(guī)格砌塊每立方米含量675塊減去定額子目原砌塊含量536塊,達到砌塊含量差為139塊。
4、用這個砌塊含量差139塊去乘以每塊砌塊的人工含量0.001工日,得到人工含量差為0.139工日。
5、將所計算出來的人工含量差加入原定額子目的人工含量里,即1.38+0.139=1.519工日,這就形成了采用新規(guī)格砌塊的人工定額含量。
據此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前面所提的三種換算方法的其一和其二,明顯換算不全面,而其三呢又換算過了頭。筆者認為既然是換算,就必須把各方面的問題都考慮周全,利用現有的定額子目進行比較完整的換算,盡可能地得到最為貼近實際也最為兼顧各方利益的數據,才算得上基本合理。至于新砌塊規(guī)格的含量計算,輔助材料含量的換算,機械臺班的含量換算,完全可以根據相關規(guī)則進行換算,這里就不再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