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茶的樹齡是怎么劃分的,你知道多少?

發(fā)布時間:2023-11-21
首先來說,古樹茶為什么是以百年樹齡作為區(qū)分界線的呢?
因為以任何一個時間“點”作為區(qū)分古樹與小樹的界線都會有一個難以繞開的問題:在跨過那個時間點的一剎那,茶樹鮮葉的品質并不會發(fā)生質的變化。
而清末民初云南因戰(zhàn)亂、瘟疫等故,茶葉生產受到很大影響,茶樹種植基本停頓。
這里就有一段有數十年跨度的時間。
所以,以百年為古樹茶分界線,實際上的區(qū)隔空間足有數十年。
樹齡差距有數十年的茶樹,其品質才有了可辨識的差別。
因此才將古樹茶的界定標準定為百年,是具有可執(zhí)行性的。
那么,古樹茶在樹齡上具體是如何劃分的呢?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千年野生古茶樹(唐代或唐代之前樹齡1000年以上)
原始雨林中野生的古茶樹,一般胸徑50cm、胸圍160cm、樹高15m以上、樹齡千年以上,極其稀有。
葉大、粗壯、葉脈鼓出,葉緣鋸齒深,葉脈9~16對之間,與現代茶園栽種的大葉種葉脈(6-9對之間)完全不同。
持嫩度高,一芽兩葉,一般重0.5~1g,是一般古樹茶的三倍重。
所制曬青綠茶,湯色綠黃,香氣清爽,略帶野生茶特有的腥味,與栽培型茶樹香氣截然不同,水溶性果膠豐富,幾乎無苦澀味,滿口潤甜,回甘極其綿長持久。
2.大茶樹(宋代樹齡500~1000年)
滇南茶區(qū)的少數民族茶農,把樹高5m以上,難以采摘的栽培型古茶樹叫做大茶樹,大茶樹一般都是該茶園樹齡最老的幾棵或是最大的茶樹王。
一般情況下,大茶樹胸徑30~50cm,胸圍100~160cm,樹高5~15m左右,樹齡多在500~1000年之間。
用大茶樹嫩芽做的曬青綠茶叫做大樹茶。
就品飲經驗而言,茶樹樹齡越大,生態(tài)環(huán)境越好,口感就越協調,水溶性果膠、樹脂含量就越高,口感就越溫潤。
3.原生態(tài)古茶樹(明代樹齡300~500)
大多胸徑在10~35cm,胸圍35~110cm,樹高3~6m,樹齡多在三四百年。
由于地表植物未被除去,所以茶園生態(tài)良好,盡管樹齡很大,但茶樹未見衰老跡象。
所制曬青綠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9~16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微苦微澀,苦澀感在口腔內停留時間很短,大約幾秒鐘。
4.生態(tài)古茶樹(清代樹齡100~200)
大多胸徑在10~25cm,胸圍35~80cm,樹高2.5~4.5m,樹齡多在一二百年。
由于大量地表植物被除去,采摘頻繁,很多生態(tài)古茶樹有衰老跡象。
所制曬青綠茶,芽葉粗壯,多數葉脈在9~16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弱苦弱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短,大約十幾秒鐘,與樹齡更大一些的原生態(tài)古樹茶較難區(qū)分。
當然,除了古樹茶,還有臺地茶、小樹茶、老樹茶的樹齡劃分。
5.老茶樹(民國樹齡60~100年)
種植于民國年間,多數茶樹胸徑在5~15cm,胸圍15~50cm,樹高1.5~3m,樹齡60~100年,不夠100年。
所制曬青綠茶,芽葉較為粗壯,多數葉脈9~16對之間,果膠質豐富,口感甜潤,有點苦澀,苦澀在口腔內停留的時間不長,大約幾十秒鐘,與古樹茶有些難于區(qū)分。
6.小茶樹(1949-1976年樹齡35~60年)
1949-1976年間種植的茶樹,樹齡35~60年之間,多數植株樹高80~120cm,每畝約1500~2000株。
所制曬青綠茶,芽葉不甚粗壯,苦澀在口腔內停留時間長,口感的協調性比臺地茶好,比古樹茶差。
7.臺地茶樹(1976-至今樹齡0~35年)
1976年以后,條列式密植的扦插苗無性系茶樹,多數植株樹高60~90cm,每畝約2000~3000株。
所制曬青綠茶,由于施用化肥和密植,產量大,生長周期快,強苦強澀,并且苦澀味在口腔中久久不褪,與古樹茶口感差別巨大。
上一個:門窗強度及結構設計有哪些規(guī)范?
下一個:一杯普洱茶拯救“熬夜族”

舊水泥路面加鋪改造工程
愛茶的私語 只羨鴛鴦不羨仙
win10下載lol藍屏(安裝英雄聯盟藍屏)
液壓位置伺服系統的模糊PID控制研究
筆記本硬盤大小推薦,蘋果筆記本硬盤大小怎么查
茶說:平淡是本質苦澀是歷程
論國茶品牌化的文化支撐力
月季花的代表意義及風水學應用
忽地笑栽培技術
哪款觸屏筆記本好,華為觸屏電腦筆記本是哪款
十八禁 网站在线观看免费视频_2020av天堂网_一 级 黄 色 片免费网站_绝顶高潮合集Vide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