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擇適地
選擇果園土壤、水源無污染,遠離城市等污染源1公里以上。年平均溫度16℃~22℃、絕對低溫度≥-7℃、年均降水量100mm以上。土壤疏松肥沃,有機質(zhì)含量1.5%以上,活土層60cm以上,地下水位1m以下。果園要修建道路、排灌和蓄水、生活及倉貯等設(shè)施。防護林選擇櫸木、杉樹等速生樹種,不可選與柑桔(拼音:ganju)有共生病蟲害的樹種。平地和坡度6°以下的地方栽植行以南北向為好,坡度6°~20°的丘陵、山地栽植行走向與梯地走向相同。高山、陡坡不要選為栽培地。
2 合理安排品種
選擇抗病蟲性、抗逆性強和優(yōu)質(zhì)、適度高產(chǎn)品種。潰瘍病區(qū)要優(yōu)先考慮栽寬皮柑桔(拼音:ganju)。枳、枳橙、香橙、枸頭橙、紅柑、朱桔、酸柚等適合用于柑桔(拼音:ganju)的砧木。石灰性紫色土和鹽堿土用枸頭橙、香橙等作砧木為宜;感染葉病、裂皮病的品種不采用枳和枳橙作砧木。
3 科學(xué)定植
在柑桔(拼音:ganju)萌芽前的2~3月定植最好,要用容器大苗。栽植密度寬皮柑桔(拼音:ganju)每畝栽60~70株(株、行距3×3.5m)、甜橙40~60株(株、行距3×4m)、柚類20~40株(株、行距4~5×5~6m)。提倡大穴、大肥、大苗栽植。栽植穴不得低于長60cm、寬50cm、深70cm。深以根莖露地5~10cm為宜。
4 抓好土、肥、水管理
深翻、擴穴改土在秋梢停止生長后進行。一切糞肥、廄肥、餅肥等必須是無公害的,且經(jīng)過高溫密封堆漚發(fā)酵消毒和殺蟲的。柑桔(拼音:ganju)園行生草須栽培與柑桔(拼音:ganju)無共生病蟲的淺根、矮稈豆科和禾本植物(如黑麥草、紫云英等),并適時收割深埋于樹行或覆蓋盤內(nèi)。樹盤夏、秋要用桔稈等覆蓋,覆蓋物應(yīng)距樹頸部10cm左右,厚度15cm,其上蓋土5~6cm。施肥為溝施和穴施?;视枚嘣獜?fù)合緩釋粒肥。幼樹施肥應(yīng)勤而薄,適量多施氮肥,配合施用磷、鉀肥,春、夏、秋施4~5次,有凍害的地方8月后停施速效氮肥。1~3年生樹年單株施純氮量為150~400g,氮、磷、鉀比例為1∶0.25~0.3∶0.5。結(jié)果樹以株產(chǎn)100kg計,折合施純氮0.6~0.8kg,氮、磷、鉀比例以1∶0.4~0.5∶0.8~1為宜。微肥以缺補缺,進行葉面噴肥,濃度為0.1%~0.3%。萌芽肥以氮、磷為主,氮施用量占全年的20%;穩(wěn)(壯)果肥以氮、鉀為主,配合施用磷肥,氮施用量占全年的40%~60%。灌溉須無污染,溝、穴灌為好。雨季注意排水可用地膜覆蓋。
5 重視整形修剪
橙、柚、檸檬等宜采用變側(cè)主干形整形,溫州蜜柑等以自然開心形整形為好。
6 調(diào)控花、果要到位
花、果應(yīng)嚴(yán)控適度。強枝適當(dāng)多留花,弱枝少留或不留,有葉單花稍多留,無葉不留,畸形花,病蟲花抹除。第1次生理落果后疏去病蟲果、畸形果和密弱果等,第2次生理落果后根椐適合葉果比疏果,臍橙葉果比為40~60∶1、普通甜橙為40~50∶1、早熟溫柑為30~35∶1、中晚熟溫柑為20~25∶1、碰柑為60~70∶1、柚為200~300∶1。果實6月底至7月中旬要套袋,在此前若病蟲較重應(yīng)全面噴藥防治1~2次,然后選抗雨、透氣的環(huán)保紙袋套上(單層),采果前15天除袋。
7 無公害化病蟲防治
禁止使用有機磷等高毒、高殘留農(nóng)藥,強制使用廣譜、高效、低或無殘留的生物農(nóng)藥。大力推廣生物防治技術(shù)。對吸果夜蛾、金龜子、卷葉蛾等可采用黑光燈引誘或驅(qū)避。擬小黃卷葉蛾、柑桔(拼音:ganju)蚜等可用糖、酒、醋液中加入農(nóng)藥誘殺。柑桔(拼音:ganju)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害蟲可用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煙堿、滅幼脲等防治。防治柑桔(拼音:ganju)紅蜘蛛和銹螨用瀏陽毒素、華光霉素等。引移、繁殖釋放尼氏鈍綏螨、松毛蟲赤眼蜂、13本方頭甲、湖北紅點唇瓢蟲等來防螨類、卷葉蛾、矢尖蚧等,效果明顯。還可在桔園內(nèi)種植堆香薊等植物驅(qū)避害蟲或引來益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