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然開心形
樹形結構為無中心主干,樹干高度30~40cm,主干上均勻著生3個主枝,其水平夾角約為120°,分枝角為45~50°,每個主枝上著生2~3個側枝,側枝和主枝上著生結果枝組和結果枝。
2.自然杯狀形樹形
樹形結構為無中心主干,樹干高度30~50cm,在樹干上部均勻著生方位角為120°的3個一級主枝,每個一級主枝長50cm左右,前端著生 2個長勢相近的二級主枝,在二級主枝上著生1~2個側枝,各主、側枝上配備交錯排列的大、中、小型枝組,構成骨架牢固的開心形樹形。
3.疏層小冠形樹形
樹形結構特點:有中心干,樹干高度50cm,主枝7~8個,分二層著生在中心干上。第1層3~4個,第2層3個,每個主枝上有2~3個側枝,樹高3m,冠幅2~3m。
4.水平枝扇形樹形
樹形結構特點:樹干高30cm,有中心主干,在高2m的中心干上,分布著向兩側水平伸展的小主枝10~15個,間距20cm左右。
5.結果初期修剪
一般從開始結果到第6年結果較少,主要是進一步完成整形,為盛果期的高產(chǎn)奠定基礎。骨干枝延長枝剪留長度應比整形期短些,一般剪留40cm左右,枝頭的分枝角度維持在45°左右。主枝間強弱不均衡時,對強主枝,其上適當疏除部分強枝,多緩放,少短截,減少枝條數(shù)量,增加結果量,以緩和長勢;對弱主枝,其上枝條可少疏除,多短截,增加枝條數(shù)量,減少結果量,增強長勢。
輔養(yǎng)枝是整形期間保留在主干、主枝和側枝上的臨時性枝條,也是初果期結果的主要部位。因此,在不影響骨干枝生長和樹冠內膛光照的前提下,應盡量保留,輕剪長放,促進其結果。結果枝組可分為大、中、小3種類型,一般大型枝組有30個以上的分枝,中型枝組有10~30個分枝,小型枝組有2~10個分枝。培養(yǎng)結果枝組時,根據(jù)枝軸枝條的狀態(tài)常用先截后放、先截后縮、先放后縮、連截再縮的4種方法。
6.盛果期修剪
盛果初期,如果主枝還未完全占據(jù)株間空間,可對延長枝中短截,繼續(xù)延伸;若主枝在株間交接,延長枝應當用長果枝當頭,停止延長。結果枝組的修剪,在不造成遮光的前提下可繼續(xù)培養(yǎng)新的枝組或延伸枝組的枝頭,以占據(jù)全部空間,但應保持枝組平斜生長狀態(tài)。盛果末期,樹勢逐漸衰弱,樹冠內膛常萌發(fā)很多徒長枝,這些徒長枝長勢強旺,不僅消耗大量水分和養(yǎng)分,而且擾亂樹冠,應及早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