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時常一個人坐著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時苦澀,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濃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過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這泡茶的過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澀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壯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漸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我也時常與人對飲,最好的對飲是什么話都不說,只是輕輕地品茶;次好的是三言兩語,再次好的是五言八句,說著生活的近事;末好的是九嘴十舌,言不及義;最壞的是亂說一通,道別人是非。
與人對飲時常令我想起,生命的境界確是超越言句的,在有情的心靈中不需要說話,也可以互相印證。喝茶中有水深波靜、流水喧喧、花紅柳綠、眾鳥喧嘩、車水馬龍種種境界。
我最喜歡的喝茶,是在寒風冷肅的冬季,夜深到眾音沉默之際,獨自在清靜中品茗,一飲而凈,兩手握著已空的杯子,還感覺到茶在杯中的熱度,熱,迅速地傳到心底。
猶如人生蒼涼歷盡之后,中夜觀心,看見,并且感覺,少年時沸騰的熱血,仍在心口。
無我的茶
與朋友相約去爬山的時候,我總是比平常起得更早,準備到山間泡茶的用具。
朋友說:“起得更早,是為了燒開水吧!”
我說:“不是為了開水,而是為了開心,我很喜歡和你到山上喝茶。”
那種歡喜和開心,是為了“一生一會”的想法,在這個忙碌混亂的社會,要和朋友在咖啡館喝杯咖啡或在茶館飲茶都是困難的,何況是在山林,對著沿山坡變化的楓樹、松樹、相思林,喝著最好的茶,真是人生難得的。
在山林里喝茶當然不比在家里,有各種齊全的用具,所以,我通常準備一大壺開水放在保溫瓶里,帶著一只紫砂壺,幾個小杯子,還有兩三種茶葉,然后背到山頂去喝茶。
山林里的喝茶,是與室內(nèi)不同的,由于心里充滿了自由,所以我們可以隨意選擇泡茶的地方,不管是坐在風景美好的樹林或繁花盛開的花園,感覺那來自高山的茶與四周的林園融成一氣,我們的心也就化成一股清氣,四散飄了。
那種清朗之氣的回歸,使我們進入無我的境界,這使我想起有一個愛茶的朋友組成的茶會,他們常在各地風景好的地方喝茶,互相分享帶來茶葉,茶會的名稱就叫“無我茶會”。這名字取得真好,如果山林與茶都是宇宙大河流中的一葉,當我們“入流亡所”,也進入那宇宙的大河流忘記自己的執(zhí)著,就會呈現(xiàn)“無我”的狀態(tài)。
“無我”就會連憂悲苦惱一起流入大化,到最后,胸臆里只剩下山林與茶香,而整個山林,也充溢了友情。
宋朝以前的人喝茶,都是用大壺大碗。尋找心靈自由的僧人,為了四處云水參訪,為了在林間品茗,發(fā)明了紫砂小壺,以便揣著小壺在人間游行,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就坐下來喝一泡茶;或獨自行走時,在山邊水湄,坐下來與樹木和溪水共飲。這是紫砂壺的由來,因些,紫砂壺中有著浪漫的心,是為了自由、為了無我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
我們雖非僧侶,卻也是了了云水的自由而游行于人間,如是思維,我們的疏也就拔就如云,我們的情感也就靈動如水了。
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向人間,帶著春茶的清氣,愛也清了,心也清也。
喝完茶,我們再度走入風塵,帶著云水的輕松,步履也輕了,行囊也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