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常常有一種奢望,假如時光能夠倒流。和在那些在時間沉淀下來的茶道具中相遇,真想看看他們曾經(jīng)主人的音容,那些茶會的談天……于是會在各種書籍的碎片中,一點點拼湊出來:曾經(jīng),我們這樣喝茶。
茶在經(jīng)歷宋代的點茶,明代的沖泡,清代的蓋碗后一路來到今天。而唐朝,中國在全世界稱雄的年代,各種文化匯聚的茶人們用一種茶膏的調(diào)和方式“擂茶”表達著他們的風(fēng)情。
1、炙烤
唐人煮茶,先用竹夾輕輕夾住餅茶,放到火上炙烤,而為了保存茶的香氣,細心的唐朝人還會用紙囊來裹住餅茶。唐代喝茶以煎茶法為主,餅茶是當(dāng)時的主要茶葉形式,也叫做團茶或片茶,是茶葉經(jīng)過蒸、搗碎、拍打、烤干而成的餅狀茶。
2、碾研
讓炙烤完的餅茶靜靜地攤涼之后,就可以把它放到磨碾之中進行碾研,使餅茶化為更易沖泡的茶末。
3、篩濾
唐朝時興用羅子來對茶粉進行過濾,所謂羅子,其作用就相當(dāng)于篩子,篩出來的茶末之精華,就可以存到盒子里去了。
4、煮水
將水注入鍑(即茶釜)中,置于風(fēng)爐上煮沸。
5、育華
關(guān)于水的沸騰也很有學(xué)問,一般將水分為三沸。當(dāng)水面出現(xiàn)魚目狀氣泡,并伴有微響,就是第一沸,唐人會在此時加入適量的鹽;當(dāng)水開始泉涌般上沖,就是第二沸,此時要用勺子取出一瓢,然后用竹夾在釜中央攪動,其后用“則”(一種用竹、銅制成的匙或箕狀量器),量好茶末,倒入釜中心;片刻之后,茶湯開始猛烈翻滾,即為第三沸,將第二沸取出的水倒入沸水止沸,使水停止沸騰,同時培育出湯花。薄湯稱成為沫,厚的稱為餑,細的稱為花。
6、酌茶
在將煮好的茶分酌到碗中的時候,要注意將餑和沫分配平均,要講究茶湯顏色的呈現(xiàn),陸羽《茶經(jīng)》中記載“其色緗”,講的也是一種淡黃色的茶湯。
唐代人煮茶之精妙,已經(jīng)為后世喝茶人樹好了榜樣,我們多想回到唐代,與他們一起品嘗佳茗。但這樣的心愿實在難以如愿,我們只能在靜心之中,煮好我們當(dāng)下的茶,懷味唐代茶人的奧妙與風(fēng)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