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
生茶沖泡時,洗茶一定要快洗,用沸騰的開水快進快出,并將洗茶的茶水倒入公道杯中,根據(jù)賓客人數(shù)溫杯。泡茶時的水溫在95℃左右為佳,高海拔地區(qū)如云南、西藏等地則可用開水沖泡,茶葉在第一、二、三泡時要求時間上不做停留,即沖即飲。浸泡時間過長,會導致茶葉澀味溢出過多,以后幾泡沖泡時間可多做停留,必要時可重泡一次檢驗茶性力道。注水時按照緩(緩慢)、低(壺嘴和蓋碗壁近)、勻(注水均勻)的原則環(huán)形注水。
品鑒
品鑒普洱茶,可以從成品顏色、湯色、葉底、香氣、水路粗細厚薄、茶氣、韻感等多個方面入手。
成品顏色:好的普洱毛茶散茶整體應灰黑油亮,條索清晰鮮活,干爽而易于脆斷。毛茶整體翻綠、灰白或現(xiàn)紅、現(xiàn)黃過度都是制作工藝出了問題。好的普洱磚、餅茶形狀美觀規(guī)整,條索清晰,顏色自然油亮,黑灰相間其中,芽葉梗完整順暢。隨著時間推移,顏色愈深且愈發(fā)油亮勻凈。
湯色:好的普洱生茶的湯色隨著存放時間的推移,其湯色逐漸由淺入深,大致轉(zhuǎn)變途徑為“淺黃—深黃—金黃—紅黃—淺紅—金紅—栗紅”。要注意的一點是絕不要單以湯色深淺來判斷茶之新陳,因為工藝的改變可以將茶葉刻意“做老”,茶湯顏色可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生轉(zhuǎn)化。
葉底:新普洱生茶沖泡時葉底顏色青綠,長時間沖泡后葉底泛灰白,如現(xiàn)一絲絲黃,則代表茶葉生態(tài)環(huán)好,海拔高。古樹茶芽頭大,梗粗而長,芽葉間距較長,變異茶茶底泛紅。
香氣:普洱茶香不僅在氣,更在于味。好的普洱生茶香味收斂于茶湯之中,持久沉穩(wěn),并且香氣掛杯,聞之十分舒服迷人。
水路:水路是茶湯帶給口腔的觸覺上的受,好的普洱生茶入口水路細滑綿長,如上好的絲綢擦過皮膚。
茶氣:茶氣隨滋味而動,抽象而具體。不同葉種茶葉茶氣寬窄不同,小葉種氣場窄,大葉種氣場寬,古樹茶氣場靠口腔后部,基本過喉。
茶韻:韻感主要指普洱茶的后味,回甘和生津是普洱茶韻感的主要表現(xiàn),好的普洱茶回甘生津悠長,且能給人的身體帶來反應,即所謂的體感。體感越深、余留時間越長、越舒服,說明茶的品質(zhì)越好。參見唐代盧仝詩《七碗茶》: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萬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品鑒普洱也是一門藝術,需要調(diào)動全部感官,喝進口、喝下肚,悉心感知茶湯帶給口腔、身體的變化,而不是浮于表面,搖頭晃腦,隨便喝到嘴里就可以了。